人民网>>军事

中国“海上生命线”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2014年09月30日08:57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地理和地缘在人类史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是山川、河流、沙漠等,地缘是一定地理条件下的国家关系、政治秩序和人文格局,地缘是人类能量、行动和建功立业的力场。

当海洋作为一种地缘力量在16世纪突然爆发后,很短时间里它就席卷了世界政治舞台,人类从区域历史走向了世界历史。世界因此成为一个星罗棋布的棋盘,政治家的每个行动,都要考虑棋盘上所有的棋格。之后,西方地缘政治学开始萌发,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提出了“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认为国家的兴盛需要广阔空间,只有海洋才能造就真正的世界强国。1917年瑞典政治学家哲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首创“地缘政治学”,提出强国才有生存空间,而强国的主要条件是内部凝聚力和外部交通。美国马汉的“海权论”指出要关注欧亚大陆,认为美国应该与英国、日本这样的欧亚大陆边缘强国共同合作对抗处于欧亚核心区域的强国。

中国自古将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当作王者之法,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但几乎一直面向陆地背向海洋,走的是一条“内部扩张”的道路。近代中国既缺少西方自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航行世界的全球认知,又没有产生地缘政治学的基础性学科地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的整体积累,因此视野始终在地理层面徘徊而无法上升到地缘高度。魏源是近代中国海洋观念开风气之先者,却很少谈到国家间的地理关系。而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告诉我们,拘泥于自己的几个棋格,终将被有全球视野的棋手吞没。今天我们应当以地缘战略的视野来思考海洋问题,实现对海洋认知的新超越。

从陆海兼备的大背景中,认识中国海洋问题的战略特性。中国是欧亚大陆和亚太地区的重要大国,处于陆权和海权之间的枢纽位置。着眼未来,欧亚大陆上陆海兼备的国家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欧亚大陆国家间发生大的冲突特别是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相互威慑力加强、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记忆、网络时代舆情力量的上升等,都是重要的战争制约条件。高铁等交通手段、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力量和人群的流动,又会推动欧亚大陆几大文化系统的交融,有可能出现新的整合发展高潮,其基本走势是东西对进,南北协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把握趋势、引领潮流者将占得先机和主动。而最有希望把握此潮流的国家,是陆海兼备之国。

在整个亚太地缘大格局中,审视西行海上战略通道问题。通道问题至关重要,国家的兴衰与交通革新密不可分。由于西太平洋海区存在两条岛链,加之南海与印度洋主要靠马六甲海峡连通,中国的近海处于半封闭状态,海上通道问题从近代以来一直是非常重大的战略问题。近代地理学家受眼界局限,对海上通道安全问题关注不多。今天,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西行海上通道成为支撑国家利益快速拓展的重要平台和媒介,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又有了新的实质提升。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的油轮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经过南中国海运输的天然气相当于全球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二。这条能源供应线对日本、韩国、中国尤为重要,可以说是东亚各国的“海上生命线”,而这一通道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突出。相对于中东、非洲能源产地而言,中国处于这一海上战略通道的下游,更容易受到上游国家的控制,具有更多的安全问题。因此,着眼亚太地缘大格局来维护西行海上战略通道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从地理走向地缘的过程是认识自己、认识他者和认识世界的过程。海德格尔说过,只有通过学习异己之物才能真正学会运用本己之物。对中国来说,这需要学习的异己之物就是海。(侯昂妤)

分享到:
(责编:缪凌云(实习生)、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