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0月29日电(记者徐壮志)从全程参与我军第一支信息化装甲合成营试点建设到相继担任3种类型信息化部队指挥员,北京军区第38集团军某机步团团长满广志和他的战友们,以自己的艰辛探索推进了中国陆军的信息化征程。
信息化让部队的战斗力提高3倍以上
记者:什么叫信息化部队?跟机械化部队有什么区别?
满广志:信息化部队其实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柱,通过数字通信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实现了从指挥部到单兵信息联网的部队。
想像一下,统帅部能够看到前线单兵的信息,不同军兵种能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融合作战,单兵能随时调阅卫星信息、了解其他部队位置、呼唤地面和空中火力……这些,都是机械化时代的指挥员难以实现的梦想。
记者:有这样一种说法,信息化部队的作战能力是机械化部队的3倍?
满广志:这个信息源自1997年美军数字化部队的一份作战试验报告。美军认为数字化师比现有美陆军师具有更大杀伤力,其所控制的空间地域相当于现有师的3倍。“从对抗的比率上计算,数字化部队比非数字化部队提高战斗力3倍以上。”
从控制地域、火力反应速度和准确性等方面来看,“3倍”这个目标早已实现——可以相信,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增长。
记者:就是说,同样的机械化装备,信息化后战斗力就会出现倍增式的发展?
满广志: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火炮,信息化部队的首发命中率能从10%不到提高到80%以上。
更重要的是信息化部队的火力反应速度——机械化部队必须完成查询目标坐标、计算射击诸元、逐级请示等一系列动作,信息化部队的士兵可能只需要几个按键动作即可完成。
所以说,机械化时代拼的是钢铁、速度和火力,信息化时代拼的就是信息化水平。
我军信息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记者:怎么评价我军的信息化水平?
满广志:我军的信息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
从2002年到今天,从信息化装甲营、装甲团到信息化机步师,我军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信息化道路,形成了从装备到训练、作战、管理等一整套方法路子。
特别要说的是,除我们这支担负信息化试验的部队之外,全军部队都在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已经为未来的全面信息化积累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如何看待军队信息化角逐?
满广志:正如人类才刚刚迈入信息时代一样,军队的信息化也才刚刚开始——即使是美军,也只能说在信息化方面先行一步。我相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提升,我军信息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会迅速缩小。
信息化时代,战争仍会流血牺牲
记者:当一切都信息化后,战争会不会变得像有的电影中描绘的那样,变成一次无害的游戏,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来裁定胜负?
满广志:一支没有流血牺牲准备的军队,永远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我个人的认识是,信息化,一方面会更加放大战争某一方的优势;另一方面,不管信息化发展到什么程度,战争的不确定性会永远存在,人的智慧与勇气仍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记者:从机械化到信息化,这个跨越是历史性的。
满广志:是的。也许我们的信息化装备还不完善,也许在某些性能指标上低于对手,但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学习信息化,用好手中的信息化装备,把它发挥到极限,尽力发扬信息化的威力。
记者:但你的部队还在开展训练大纲已不作要求的拼刺刀训练。
满广志:信息化部队,仍然必须是一支有血性的部队。我们要求部队官兵在深入推进信息化的同时,继承和发扬我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英雄传统。拼刺刀训练,就是让官兵养成这样的意识——军人,时刻都要敢于直面生死挑战。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