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以真情换真心

■陈洪俊 殷海忠 本报特约通讯员 罗 晓

2014年10月30日04:15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以真情换真心

  编者按:今年是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作为寓军于民的预备役部队,如何让古田会议的真理之光照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如何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的做法,或许能够以小见大,给我们以启示。

  叫得出预备役士兵的名字,却认不出该预备役士兵是哪一个。团领导就此问题要求每个带兵人思考:假如连队干部不认识我,我会怎么想——

  警惕预备役工作中的“离兵现象”

  哪里有大项任务,哪里就有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今年5月,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组织全师成建制快速动员演练。演练开始前,师政治部就下发了通知,要求干部骨干知兵爱兵,严格落实“四知一跟”等基本制度。

  这天,全师官兵到达指定集结地域刚一周,师政治部雷主任就了解到所属南京预备役高炮团的连队干部已经实现了不用花名册点名,于是前往实地查看,发现情况属实。

  虽然眼见为实,但雷主任还是心存疑问:“一个连队上百号人,短短一周时间,该团是如何实现官兵相识的?有没有水分?”雷主任随即接过花名册,要求连长夏文俊指出队伍中谁是预备役士兵王爱国。谁知这个小小的要求一下子难住了夏连长,他费了很大劲也没找出队伍中到底谁是王爱国。进一步了解,该团这种“身在兵中不知兵”的现象还有不少。

  原来,该团一些连队干部把功夫下在了背诵花名册上,而对花名册上的人到底是谁却关注不多。雷主任随即要求该团干部骨干针对这种“离兵现象”展开讨论,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此为鉴改进工作。

  “按规定,连队每年整组的出入队比例不超过10%。所以对于连队干部来说,大部分人是老面孔,团里要求连队干部一周内熟悉所有预备役官兵的要求并不高。”一些干部骨干开始自我剖析。

  “关键是思想上没有把预备役士兵真正作为连队主人看,总以为3年才组织他们训练一次,不熟悉也情有可原。”

  于是该师政治部要求各团着力围绕政治工作中的“离兵现象”进行自查自纠。讨论中,全团干部骨干通过换位思考,反复反问,一些干部骨干们开始反思自己有无真正把预备役士兵当成连队建设的主人。“其实,只要心中有兵,凡事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再忙也会设法与他们粘在一起。”一些干部骨干如是说。

  战士深明大义,隐瞒妻子住院待产情况奔赴快速动员演练现场。该不该把士兵送回妻子身边?连队党支部的决定产生良好效果——

  政治工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

  还是这次全师成建制快速动员演练中发生的事,不同的是故事主人公是该师所属镇江某预备役高炮团。

  部队集结后,团政治处按惯例先收集各营连的情况,了解官兵的思想动态。在二营四连,一名士兵透露:就在三班长李生盛来集结报到的前一天,他妻子刚刚住进医院待产。

  此情况让连队干部非常高兴:“典型”就在身边啊!他们迅速找来李生盛了解情况。原来,李生盛曾是一名退役士官,深谙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的道理。特别是自己作为一名班长,虽然在接到集结命令后明知妻子待产在即,但还是不讲条件地安排好家事,准时到部队报到。

  “战士深明大义,隐瞒爱妻住院待产之事参加快速动员演练,我们当干部的应该怎么办?”连队正准备将李生盛作为典型推荐团里通报表扬,没想到,支委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李生盛现在需要的不是表扬,而是立即回到妻子身边,陪同妻子见证孩子的出生。理由不难理解,孩子的出生对于一个家庭和孩子父母来讲是天大的事;更何况部队的集结才刚刚开始,即便李生盛晚一点参加,对演练影响也不大。

  连队党支部的决定也得到营领导的认可。他们不但迅速把李生盛送回医院,还购买了水果、鲜花、营养品等送到医院。营连干部将心比心的做法让李生盛很受感动。结果,他在孩子出生刚过24小时就又穿上迷彩服回到训练场。在随后的20多天紧张训练中,李生盛时时处处模范带头,叫响“看我的”,敢喊“跟我来”,带领全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事后,团政委王成在团里的政治工作总结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政治工作是看得见摸得着、关心人帮助人的工作。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变化,我们都需要做好以真情换真心的工作。只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政治工作就不难做。”

  部队即将开赴靶场参加实弹射击考核,预任排长却因病住院。关键时刻,没有考核任务的预备役班长毛遂自荐挑重担,此事同样引发带兵人深思——

  营造一个好氛围胜过空讲一堆大道理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网络世界,“老不信”很普遍。说的是,当干部的还没张口,群众就觉得他要说谎、要作秀。有的即便是掏心窝子,说的实诚话,老百姓也同样将信将疑:“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这反映的其实是一种诚信缺失的政治生态。因此,只有大力营造甘于牺牲奉献的氛围,战场上才会出现前赴后继冲锋在前的局面。

  在该师所属泰州某预备役高炮团,就有这么一件事:今年6月,该团某连即将参加实弹射击考核,一名预任排长却因病住院。关键时刻,兄弟连队没有考核任务的预备役士兵班长梅灿国主动请缨:“这个排长我来干。”

  提起梅灿国,泰州预备役团的官兵无人不晓。此人原是现役部队的一名中级士官,退伍回乡后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生意做得很红火。由于军政素质好,当排长绰绰有余。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士兵班长敢于毛遂自荐当排长?深秋时节,笔者再次探访梅灿国。梅灿国直言:“团里从团长政委到士兵,一级带着一级朝着强军目标早日实现而苦干实干的浓厚氛围熏陶了我,让我下决心主动找到团领导挑起重担。”

  听着梅灿国的话,笔者心中豁然开朗。这是因为,几年前曾在风气建设上出过问题的泰州预备役高炮团党委,近几年班子成员调整后的变化有目共睹:团长政委每次实弹训练总是打响第一枪第一炮,每天早上出操总是站在第一排。他们公开承诺,团长政委在没有出差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天不出操,全团就可以不出操。全团任何官兵随时可以到财务股检查团长政委报销过的每一张发票,只要有一张不符合规定,随时可以向上级检举揭发……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上至党委机关,下至营连排班,标杆作用永远是无声的命令。干部骨干的言行举止,战士们平时看在眼里,体现在部队建设的行动中。兴许,这就是“营造一个好氛围胜过空讲一堆大道理”的道理。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