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6时42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经过8天8夜太空飞行,平稳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上。
1分钟之后,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这一刻,深褐色的返回器犹如可爱的“天使”静卧在草原深处,在晨曦的照耀下发出迷人的光芒。她仿佛微笑着对赶来迎接她的人们说:“飞行非常顺利,我现在感觉很不错!”
这也是继1972年美国“阿波罗18号”从月球返回之后,42年来人类再度迎来从月球上空返回的飞行器。本报记者全程记录下了返回器扣人心弦的“回家旅途”。
地点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舱器分离!”5时5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内,总调度戴堃洪亮的口令响起,探月“天使”迎来回家路上的第一个紧张时刻。
飞控大厅右侧大屏上实时显示:在距地面5000公里高度的太空中,服务舱缓缓向返回器左上方飞去,距离越来越远。
这一幕,对航天人来说很熟悉。15年前,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在300多公里高的太空中就是这样分离的;11年前,神舟五号返回舱载着航天员杨利伟与轨道舱也是这样分离的。
这一刻,这个曾10次牵引“神舟”安全返回的中国航天“神经中枢”,将开启一个新的传奇:牵引来自38万公里之外的首位探月“天使”回家。
很快,返回器进入自由飞行状态。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她急促的“脚步”:飞过南大西洋,飞过印度洋……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陈宏敏介绍,为了让“天使”顺利回家,他们精心沿返回走廊布设了一条立体测控链。
6时10分许,“返回器建立返回再入姿态!”
距地面约120公里的大气层边缘,探月“天使”像流星一般飞向地球大气层。飞控大厅里的科技人员纷纷抬头,透过大屏幕紧张注视这一刻。
接下来的3分多钟,高速飞行的她,将与大气摩擦进入黑障,而且在黑障区会因大气升力作用而弹跳起来,就像在河面上打水漂一样,飞行的石块会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弹起再落下。
“这一跳生死攸关!”北京飞控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说,“如果跳不起来,她就会一头栽下摔个粉身碎骨,如果跳过了,她就会逃离大气层,无法二次再入。”这一惊心动魄的特技动作,发生在地球大气层里。虽然无法亲眼看到,但从专家讲述的语气,记者不由得心跳加速。
弹起,落下。“返回器第一次升力控制结束,转自由飞行段!”6时15分,飞控大厅里掌声雷动,科技人员为探月“天使”完美的纵身一跳喝彩。
这一跳,探月“天使”跃出了黑障,跳出了大气层;这一跳,探月“天使”跨过了返回旅途最危险的一段。
然而,回家的路还有很远。飞控大厅又沉寂下来,科技人员开始为探月“天使”接下来的归程紧张计算着……
“首次再入结束后,她的飞行速度接近神舟返回舱返回时的速度。”周建亮告诉记者,“二次再入过程就与神舟飞船返回类似了。”
6时26分许,返回器在距地面55公里高空第二次飞出了黑障区。
“回收四号跟踪开始!”一场完美的回收接力,此刻传向最后一棒。
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天公作美。昨天还飘着小雨,今晨却放晴了。
草地湿漉漉的。这里是神舟巡天返回地球的“家园”。今天,这里将迎接首位探月“天使”的到来。
“起飞!”北京时间6时03分,着陆场系统指挥长余培军一声令下,记者乘坐的搜索直升机与其他4架直升机腾空而起,飞往待命空域。
此次搜索难度前所未有:区域大,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散布范围约是神舟返回舱的7倍;目标小,返回器的体积是神舟返回舱的八分之一;速度快,返回器第一次再入返回速度达到10.6公里/秒,第二次再入是7公里/秒……
“升力控制开始”“二次再入飞行”……沿途各测控站、测控船发出的一条条口令,在搜索直升机内清晰响起,唤醒了黎明前的草原。
与此同时,另一路记者搭乘地面搜索越野车,风驰电掣向待命区域集结,一张立体搜索网在天地间迅速张开。
“返回制动关机。”很快,飞船进入“黑障”,通信暂时中断。难熬的240秒!机舱里,只剩下发动机的轰鸣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回收一号发现目标!”位于白云鄂博的前置雷达站第一时间重新捕获返回器目标。
“搜索开始!”6时32分,北京飞控中心下达“弹伞舱盖、回收信标机开始”口令后,地面测控站发送出第一条返回器落点预报。5架直升机依次大幅度倾斜转弯,向预报落点飞去。
“看,天上有颗星在飞!”机舱里有人喊到。记者寻声望去,只见一颗“流星”正从天边向草原飞驰而来。
奔驰在草原上的地面搜救人员纷纷下车,在清冷的旷野上抬头仰望。此时,返回器的主降落伞打开了。
“来了,在那儿!”记者在空中看到西南方向一个黑点在已泛出曙光的天空出现,并且越来越大。
降落伞悬挂着返回器,翩翩落下,安全着陆。记者抬腕看表:6时42分。
这是中国探月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任务首战告捷,中国航天人拿到了首张探月的“返程票”。(邹维荣 李超军 宗兆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