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中国空军4名歼击机女飞行员首秀中国航展

【查看原图】
首秀中国航展的中国空军4名歼击机女飞行员,与本文作者合影。钟牟仁  摄
首秀中国航展的中国空军4名歼击机女飞行员,与本文作者合影。钟牟仁  摄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2014年11月12日13:27

人民网珠海11月12日电 2014年11月11日,广东珠海,迎来中国空军成立65周年纪念日,第十届中国航展开幕日。

珠海的清晨,被人群的欢呼声唤醒。上午10时许,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6架歼-10表演机,拔地而起,直入云霄,以炫丽的“空中芭蕾”,为空军65岁生日献礼。

歼-10落地,飞行员余旭和陶佳莉挽着头发,微笑着对观众们打招呼。她们俩,和盛懿绯、何晓莉,同为中国空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飞行时间都在800小时以上,都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庆典上飞跃天安门。她们是“雷霆玫瑰”,也是懂得飞翔的鸟儿。

我心飞翔,高处风景美……在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中,一则叫做《我心飞翔》的小品让人记忆犹新。小品中的原型,就是中国空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

9月16日,北京,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上校,在第十届中国航展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公布,中国空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将驾驶歼-10表演机首秀中国航展。消息一经发出,引发公众对这些“女汉子”们的好奇。

因着这份好奇,我有幸在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转场珠海参加航展之前,在天津“大本营”与4名歼击机女飞行员一番畅谈。

那天晚上,我是坐在会议室里等她们进来的。第一个走进房间的是何晓莉,她将短发利落地扎起来,身着空军夹克,笑着和我打了招呼,气氛便一下子柔和起来。接下来的“依次亮相”,每一眼都可以用“悦目”来形容,印象中的“刚”和见面时的“柔”融在一起,仿佛再一次走大学校园,清爽又新颖的心情不觉而至。

采访中,4名女飞行员告诉我,针对此次航展,他们从10月份,就开始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创新了一批飞行动作,飞行强度、工作节奏也均相应所增加。主飞3号机的何晓莉介绍,在这些新加动作中,她认为六级筋斗的难度是最大的。

何晓莉说,之所以六级筋斗的难度最大,是因为编队飞行中,每一架僚机都需要根据前后机机位做调整。她举了个例子,若1号机修正一次,3号机则需修正两次,后面的僚机再相应增加到四次,而正是修正量调整的不稳定性,增加了这个动作的难度。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国际航展,姑娘们也难掩欣喜,她们说,中国航展与一般的飞行表演不一样,这次更多的是给飞行爱好者展示飞行实力的舞台。

歼击机超音速飞行,机动性能强,操作技术难度大。目前,世界上仅有美、英等少数国家培养了少数歼击机女飞行员。与男性相比,飞歼击机对女性身体、心理素质和操作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采访过程中,女飞行员们表演出的多是一股“不让须眉”的劲儿,但她们也承认,女性在独立驾驶单机特别是表演机时,相对于男性,需要对自己体能和毅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余旭是个典型四川姑娘,外表娇小可人,交谈后,发觉是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她的体型在4个女飞里面看上去是最瘦小的,她说男女飞行员确实是有区别的,女生的天生空间定向能力跟男生相比空缺,这其中有先天也有后天的因素,但小身体里蕴藏着大能量的她又笑着说,我觉得可以克服。

空中过载是飞行员在高空高难度飞行时,必须要克服的挑战之一。飞机在作转弯,拉升,俯冲,倒飞等等机动动作时会受到发动机推力,空气阻力,升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这个道理就好像我们平常在坐过山车时会感觉身体不适,执行高难度飞行时的过载力可想而知。据介绍,在专业抗载荷训练中,飞行员的达标标准是7个G,这就相当于七倍的体重加在人身上,长时间承受如此大的压力是很难受的,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也非常高。而对于女性的身体机能来说,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一旦过载量超过可承受范围,便会出现“灰视”甚至“黑视”的现象。采访中,何晓莉告诉我,7个g可以瞬间达到,如果持续时间短是可以承受的,但因为女性的大脑供血量比男性要低,时间稍长难受的感觉就很明显。

但在日常训练过程中,男女飞行员的训练科目和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即使在空中过载过量,也必须有办法克服,盛懿绯介绍说,一般她会采用h p 呼吸法,短促地呼吸,使肌肉紧张,降低血管压缩能力,当脑袋回流血液的速度减慢时,就不容易出现“灰视”或者“黑视”。此外,盛懿绯还向我们介绍,除了空中过载之外,飞行过程中的另一大危险是出现错觉,即在复杂的气象环境下,云层后,能见度低,人极易出现错觉。

其实不难想象,从一名普通的女孩到可以承受高强度飞行的歼击机女飞行员,这些姑娘们走过一段很长的路。2005年5月,中国空军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第8批女飞行学员中选拔培养歼击机女飞行员。当年9月,经过严格的选拔考核,来自12个省市的35名幸运儿,从20余万名应届女高中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而当我们问到这几个姑娘为何选择这份志愿时,她们都用了同样的表述:挑战,热爱。

“挑战自我,高飞远航”,是余旭现在的座右铭。而当初,余旭在看到招飞的信息后早早自己下了决心,回去和爸爸妈妈商量时他们甚至不相信,自己的女儿怎么会坚定地选择了这份神秘又富有挑战性的职业。

“每一次飞行都是新的起点”,陶佳莉对我说。陶佳莉的个性随和、洒脱,平时酷爱打篮球,她说本来高三毕业后想考警察,后来在报纸上看到招女飞行员时,她觉得就像为她量身定做一般。

飞行员的选拔标准极其严苛,这是中国空军的一贯作风,更是对飞行员自身负责的表现,女飞们在回忆起当年的选拔程序时,仍然印象深刻。

不仅要有全面细致的身体检查,心理考核和体能考核也是很重要的参照。而让盛懿绯印象颇深的,是当时为抗眩晕测试而设置的电转椅,转久了会产生错觉,更别提一个尚未接受训练的18岁的孩子。

谁料到,这把转椅一转就转了五年。2009年4月,首批16名女飞行员圆满完成了初教机、高教机所有训练课目,以全优的成绩完成所有课目的学业,正式编入作战部队,使中国成为第8个拥有战斗机女飞行员的国家。

回忆起第一次冲上云霄的那一刻,从姑娘们的眼中,我们看到了梦想最初的样子。何晓莉说,“第一次上天时非常兴奋,一点都不紧张,那时是在春天的哈尔滨,经过了漫长的冬日,飞上天空后惊喜地看到,地上的草绿了,很多地面上看不到的风景,竟都在空中都看到了。直到今日,每当看到战友们的飞机一架一架起飞,她的内心仍是激动二字,晓莉说,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在她看来,悦耳动听。

在外人眼中,这份职业承载着责任、荣誉和快乐,然而这些二十几岁的女孩子们所要承受的,更有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如果将一年的时间分成十分,姑娘们说,八分多的时间她们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她们说,有时候也会去羡慕身边同龄人,当她们在辛苦地进行飞行事业时,看着身边的同龄人心里也会羡慕,但那只是瞬间的感觉,余旭说,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青春无悔,是她对自己选择的概括。她说,即使如果有一天不飞了,也会觉得这是一段青春飞扬的时光。

驾驶一座“庞然大物”劲舞蓝天,并不是每个女孩都可以拥有的人生体验。在采访过程中,四川姑娘余旭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她说,女孩开战斗机,并不是全天下的所有女孩都可以做到的,在空中驰骋的自由快乐,她想就是那种好,让她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采访结束后,心里是一种深深的满足和对飞行职业的敬重,诚心地祝愿这些劲舞蓝天的美丽鸟儿,永远懂得如何飞翔……

分享到:
(责编:邱越、肖红)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