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醒木一拍,英雄传奇成“追剧”

■崔 嵩 谷昌龙

2014年11月13日04:44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醒木一拍,英雄传奇成“追剧”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一定要深刻认识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党史军史是一座优良传统的丰富“宝库”。讲好党史军史,能帮助官兵更好地继承红色传统、传承红色血脉。沈阳军区某炮兵团用评书的形式讲团史,让优良传统随风入夜,润心无声。

  “今天的‘评书讲堂’继续为您奉上团史系列之‘解放战争篇’——清风店战役。话说上回班长用自己的性命救了战士胡卫国,卫国心绪难平找到了自己的指导员……”11月3日傍晚时分,随着军营广播里传来那熟悉的醒木一拍的声音,沈阳军区某炮兵团官兵纷纷放缓了手头的事情,开始了每日的倾听。

  此“说书人”并非专业人士,乃司令部协理员曲志伟,被战士亲切地称为“军营单田芳”。说起来,曲志伟和他的“评书讲堂”之所以走红,还缘于去年政治干部授课比武时发生的意外。那次比武,考核现场因故突然停电,不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的政治干部慌了手脚,草草收场。而从小喜听评书的曲志伟,却从容走上讲台,凭一把折扇,一枕醒木,一段改编自团史的评书,赢得满堂彩,战士评委全给打了满分。

  曲志伟夺冠而去,团领导却走进了团史馆。他们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了答案:如何把宝贵却“骨感”的团史,变成生动而“丰满”的故事,让年轻官兵们在听故事中学传统、受教育?经过调研,团党委决定由政治处牵头成立业余创作小组,由曲志伟任组长,以团史中的大事记为基本依据,结合现在年轻官兵的特点和需求,合理添加细节,改编成系列评书。

  从去年12月到今年9月,10个月间,原本两万多字的团史被改编成了12万字的系列评书故事,每天傍晚由曲志伟通过军营广播里的评书讲堂分章节播出。团政委赵榜普介绍说:“通过评书的形式讲团史,让一个个英模人物从团史里走了出来,变成感人的故事走进官兵心田。”

  醒木一拍,官兵们跟着评书中的主人公一起“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男儿有志不畏艰,直面困苦若等闲,胸怀报国鸿鹄志,劲旅精兵勇争先”等充满豪情的评书开场诗,成为不少官兵强军征程上的座右铭。指挥连连长朱铁柱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团史系列评书让我们找到了一种‘追剧’的感觉,每天都等着听下一集!”

  在刚刚结束的实兵对抗演习中,该团涌现出优秀指挥员8名,先进个人35名。

  左图:驻训期间,曲志伟利用训练间隙为官兵献上一段团史系列评书。 崔 嵩摄

  那天,老班长给娘写了封信

  ■沈阳军区某炮兵团司令部协理员 曲志伟

  那一天,1952年3月7日,朝鲜,黄鸡山227高地。

  正值严冬时节,凛冽的北风肆无忌惮地吹着。掉光了叶子的树木,经过日复一日的战火洗礼,多数只剩下焦黑的树干,在风中“嘎嘎”作响。头天夜里,一场大雪过后,整个山区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使那原本布满弹坑和血迹的焦土,恢复了一点点生机。但这漫山遍野的白色,却透出了那么一点诡异。

  在227高地半山腰,有一排黑点,正在缓缓地向山上移动。离近了这么一看,原来是一队军人,只见他们:身穿土黄色棉军装,脚上一水的高腰牛皮短靴,头上戴着盔浅沿大的钢盔,往脸上看,全都是大鼻子蓝眼珠。

  书中暗表,这原来是敌人的一个加强排。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去?原来,他们是想趁着刚下完雪,偷袭我志愿军在227高地西北部驻扎的部队。

  话说这个加强排正往山上走着,突然,从他们斜后侧的山顶上传来一阵枪响,还没等明白怎么回事呢,已经有4个人倒下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啊,战争进入对峙阶段以后,敌人不断地以小分队袭击我防御阵地。为此,在黄鸡山一带驻防的一九○师炮兵团官兵,开展了“冷枪冷炮”运动,藏起来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在这个227高地的背面,其实就有二营五连的一个炮阵地。由于伪装得非常好,再加上又下了雪,那是根本没办法发现。早上天刚亮,哨兵就发现了敌人这支小分队在山脚下活动,马上报告给了连长。所以呀,等敌人上到半山腰的时候,这个口袋,其实已经布好,就等着他们来钻了。

  咱们书归正传,这一仗,不到15分钟就结束了,敌人全部倒下了。连长看了看,吩咐道:“田在望,带上你们班去清理一下战场!”

  田在望一声招呼,全班战士就跑到了敌人倒下的地方,开始清理战场。突然战士小刘大叫了一声“班长”,全班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的方向,只见倒在他脚下的一名敌人,从重伤昏迷中苏醒,伸出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脚脖子,另一只手,挣扎着掏出了一枚手雷……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田在望一个箭步冲了过去,用尽全身的力气推开了小刘,紧接着,双手摁在了那只拿手雷的手上,嘴里还高喊了一声:“卧倒!”就在这个时候,“轰”,一声巨响……

  “班长……”“班长……”“班长……”大家来到了田在望残缺的身体前,破碎的挎包里飘出半张信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娘,这个年您过得好吗……”

  那一天,是1952年3月7日,大年刚过没多久。

  这正是:将士异国望年关,舍生忘死抗敌顽,为有牺牲多壮志,英魂永存天地间!

  教案点评

  都知道好传统是宝贵财富,都知道好传统应当传承。问题在于,好传统不会“自动传承”,有一个“刚刚好”的载体,好传统才会被官兵听在耳朵里,融入血脉中。相对于单薄“骨感”的团史底本,曲志伟改编的评书给我们这样一个启迪:每一个优良传统背后都积淀着很多个生动“丰满”的故事。铺陈一个故事,呈现如许细节,就架起了一条传承传统的时空隧道。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