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张建)“时间都去哪儿了?”对于在北京一家IT企业工作的张祥来说,他的时间很多都在单位和路上。由于还没有买房,他工作在东直门附近,住的却是北京西北五环附近,每天要换四趟地铁,花费很长时间。
“单位经常加班,离住的地方还远,脑子里经常想的是写程序。我回家基本上倒头就睡,根本没有时间看电视,更别说谈女朋友了。”至今单身的张祥说。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像张祥这样的在中国大城市非常普遍。北京师范大学22日发布的《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舟车劳顿”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人群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情。其中,北京通勤时间最长,达到97分钟。
除北京外,广州、上海、深圳等城市也是通勤时间较长的城市,平均每天上下班(往返)时间接近或者已经超过90分钟。同时,天津、南京、沈阳、重庆等城市就业者每天的通勤时间均超过了65分钟。交通拥堵以及郊区居住,市内工作都是通勤时间长的原因。
报告指出,过度加班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虽然中国工时制度与世界已经接轨,但加班现象仍然严重,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个小时,过半数行业每周要加班4个小时以上。
事实上,在中国,每隔一段时间,关于加班如何算工资、某某英年早逝、落实带薪休假等就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劳动者并不能得到加班费。
深圳联润达商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义说:“我有一个外号叫小蜜蜂,小蜜蜂啊,飞啊飞,一年飞很长的时间,个人机票就要20万,很多都是被动加班。”
就连传统上被认为比较清闲的公务员,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和基层的公务员坦言,他们时常自嘲现在的工作状态是“五加二”“白加黑”,加班费根本没有听说过,可谓是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两不误”。
报告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介绍,目前,中国还存在男性“长工时”与女性“第二轮班”并存的现象。在加班群体中,男性是“主力”,平均周工作时间比女性高出约2小时。“然而,在经济下行期,上述这种差异会有所扩大,女性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一旦冲击来临,首当其冲。”
“第二轮班”是指参与劳动力市场活动的女性不仅和男性一样承担有酬劳动,还要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的现象。随着中国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很多女性参与社会活动,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禁锢使得“第二轮班”现象普遍。可喜的是,“第二轮班”问题在中国一些大城市正在削弱。报告显示,北京、上海男人最顾家,顾家系数超过了4.0,在工作日劳动时间长,且在休息日会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赖德胜认为,中国在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必须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间,这有利于扩大就业数量和提升就业质量,有利于劳动者身心健康和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有利于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乔尚奎表示,过去的中国高速发展靠人口红利,靠的是人们的过度劳动。如今,适应经济新常态,就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的依靠开发人力资本,合理确定科学劳动工时,并让带薪休假制度得到真正落实。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