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驻在闹市区,营区以外活动多。官兵如何守好政治“红线”,把握道德“底线”,不触纪律“高压线”?浙江某预备役团党委积极构筑营区内外互动式教育格局,引导官兵家属参与部队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2年8月,这个预备役团党委多方听取意见后,决定聘请官兵家属担任抓建“督导员”,以发挥他们特殊的监督功能。很快,首批43名“督导员”走马上任。“你我是命运的共同体,相帮相扶相督查……”翻开聘书,他们被卷首语《同一颗心》深深地感染,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在炮兵股长陶宏松的爱人刘燕看来,“督导员”首先要做好“加油”工作,“对爱人生活上多关心一些,工作上多鼓励一些,感情上多理解一些,督促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正确处理公事和私事之间的关系。”
既当“贤内助”,又做“廉内助”。据悉,抓建“督导员”的职责包括了解部队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提出党风廉政建设意见和建议、监督官兵正课时间以外的表现,等等。“这是团队建设法制军营、和谐军营、文明军营的大胆尝试,也是构筑组织、家庭、个人‘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有效举措。”团军需股长成光华的爱人方翔说,自从担任了“督导员”后,她和很多家属一样勤念“紧箍咒”,经常提醒爱人不要忘记军纪军规,“不该做的事决不能做,不该去的地方决不能去。”
“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处督促,”团政治处主任王月强感慨地说,可不要小看家属们挂在嘴上的“上班不要迟到早退、公事私事不能颠倒”的提醒,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官兵的自律意识。
为了调动家属们参与部队建设的热情,这个团先后开展了评选十佳“督导员”、搭建“助廉助管”文化展板、开通“督导员”微信群、设立助廉“金点子奖”等活动。他们还组织官兵和家属一起“读廉政书籍、育健康情趣”。去年,该团官兵以抓建“督导员”为题材,创作了一部情景剧并成功搬上驻地双拥文艺汇演的舞台,在军地引起一定的反响。
经过两年时间“试水”,这一做法初现成效。去年底,团党委又将相关做法拓展至预备役军官队伍,并与驻地纪委积极联动,形成管理合力。一些预备役军官的家属被聘为抓建“督导员”后,不仅积极配合部队搞教育,还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到部队建设中。二营五连预任副连长郑广的妻子,不仅全力支持郑广参与演训任务,还发挥特长帮助团队开展技术革新,改进了一批应急装备器材。团政治处预任副主任曾青的丈夫,则主动请缨担任了团史馆的义务讲解员。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