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能打仗的人才是军校的根本任务。
用这把尺子量一量,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受和平积习的影响及利益驱使,军事人才培养中不同程度地有点变味、走形。有的为了建校而建校,院子越建越大,大楼越盖越高,设施越来越全,而军味却越来越淡、战味越来越弱,呈现出地方化、社会化、平常化的倾向;有的为了办学而办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争任务、争资源上,盲目提升培训层次、扩大培训规模,重显绩轻潜绩,重扩张式建设,轻内涵式发展,导致战建结合不紧、建用相互脱节;有的为了训练而训练,平时不想战时,谋教不问战事,热衷于出彩头、造声势,看起来很热闹、很忙乎,实际上没有落实到根子上。近些年来,毕业学员之所以出现“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都与这些有关。
没有发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没有看到差距才是最大的差距。对于军事院校来说,办学育人是主业,培养能打仗的人才是主责。把能打仗的“标尺”立起来,首先要解决好“脖子”以上的问题,“理解深化”到位、“向下延伸”到位、“贯彻转化”到位。没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就不可能有实战化教学改革的强势推进;没有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就不可能形成大抓抓实的整体合力;没有观念上的彻底转变,就不可能实现实战化教学的“脱胎换骨”。
习主席深刻指出:面对军事斗争准备的鲜活实践,院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贯彻强军目标要求,培养能打仗的人才,最关键的是赶快动起来、干起来。没有先例可以探索,没有经验可以积累。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怕惹麻烦,现在“前怕狼后怕虎”,将来走上战场,就会被真的“虎狼”吃掉。
人才培养等不得、拖不得,下决心把变味、走形的地方扭过来、矫正好,使人才培养“对准表”“跟上趟”。首先,要用实战需求优化设计。牢固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观念,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深刻分析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切实搞清军事人才在作战中的角色定位和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科学制订以“实战型、应用型”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型,系统建构“基于任务、基于能力”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把准职能定位、明晰办学方向、厘清建设思路、立准建设项目;其次,要用实战模式教学组训。坚持仗怎么打,院校就怎么教,依据作战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依据作战行动规范训练过程,依据作战体系锤炼指挥谋略,依据作战要素营造复杂条件,把实战要求切切实实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案、想定文书,全程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每个课目、每一堂课之中,在近似实战的“预实践”中培养能打仗的人才。
(作者: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院长)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