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后常见思

田之章

2015年02月11日05:46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去后常见思

  一介官员,在位时听到赞扬不难,去职后受人怀念不易。

  汉成帝时,何武为京兆尹。史载,何武为吏,守法尽公,进善退恶,其所居无赫赫之名,去后常见思。史书上没有详述他的政绩,但“去后常见思”,一句话足以说明一切。

  自古及今,为吏者千千万万,真正能让人记住的能有几个?稀者为贵。那些“去后”还能让人“常见思”的官员,情景之中总有一分美好、一分浪漫。

  诗经里的甘棠,是赞颂召公的。周朝的时候,召公治四方,甚得民和,巡行乡邑,听断于陇亩之间,庐于棠树之下。蚕桑耕种之时,乃弛狱,出居民,使得返业。召公卒,人思其政,怀棠树不忍伐,作甘棠之诗歌咏之。

  这大概是心理现象中的移情作用吧!

  一个人死了,人们怀念他,就把这种怀念转移到与这个人有关的事物上。甘棠之诗,表达的正是这种真挚的情感。

  晋代的羊祜,为官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兴教化、开学校,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羊祜疾笃,举杜预以自代。卒,晋主哭之哀,百姓罢市巷哭,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

  祜生前好游岘山,襄阳人立庙其上,岁时祭祀,望其碑,无不流涕。后来,人们就把这个碑叫做堕泪碑。

  “官之得民否,去官日见真”。官在任上,鞍前马后,侍于旁者,候于下者,窥伺辞意,探测声气,或慑于威势,或投其所好,说的虽然是你爱听的,但不见得都是真实的。只有当你离开这个位置,不再与他人有利害关系时,老百姓哭你骂你,才是发自内心的真情。

  明代官吏况钟,为人刚正廉洁。任苏州知府,整顿吏治,严惩贪腐,苏州人民为立生祠,誉为“况青天”。母丧守制,郡民舍不得他走,诣阙乞留,遂诏起复任。任期满后,本来应当升迁,部民二万余人再次乞留,巡按奏闻,皇上从民所愿,晋爵三品,仍让他在府任事。

  陈本深守吉安,满秩当迁,亦因部民所请,只好增加他的俸禄,仍让他在当地任事。

  有一次,他听到衙门前婚嫁的鼓乐声,笑着说:“我来时她还是抱在怀里吃奶的婴儿,如今都要出嫁了,我还要在这个地方待下去吗?”于是请求归老,凡在吉安十六年。其言语之间,流露的是得意和欣慰。

  不是每个官员离任时,都能领受到再三挽留的殊荣。

  宋代有个官吏名字很好,叫郑清臣。其实他既不清也不正,而是刻薄寡恩,虐使小民。他任槐里县令,民甚衔怨。后来,他调到别的地方任职。离开时,合邑之民,遮道唾骂。郑清臣以部民侮辱官长上奏皇上。真宗皇帝不亏是个明君,不但贬了他的官,而且说了一句非常在理的话:“为政在得民,民心如是,尔政可知。”史书写到这里,也不禁感叹:这就是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的报应。

  大贪官蔡京,先后四任宰相达十七年之久。钦宗即位后,把他贬到岭南。《艮斋杂录》载,他南迁途中,老百姓不但不卖给他东西吃,且“至于诟骂,无所不至”,最后饿死在长沙途中。

  同样是官,一者任满百姓乞留,去后民人怀思,一者离职百姓唾骂,人人额手称庆,何其天悬地殊、爱憎迥异焉尔?原因无它,就看在任时做好事还是干坏事、为己忙还是为民忙。多做好事,得到这样的褒奖理所当然;坏事多做,落得这样的下场也不冤枉。

  良史下笔,一字不苟。“所居无赫赫之名,去后常见思”。细琢磨,这句话蕴含深刻的因果联系。无赫赫之名,所做的必不是出名挂号的事。任上急功近利,去后留下一个烂摊子,回报的就不是“常见思”而是遭唾骂了。

  官箴云:去官而贤否立判。民有恋惜之声者,贤吏也;苟其不贤,道路相庆,虽迁擢去,不能防民之口。

  当官不难,难的是做个好官。升迁非荣,去职后还有人想你,那才是莫大的荣耀。

(来源:中国军网)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