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纵览:节日庆祝精彩多

2015年02月20日03:55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外军纵览:节日庆祝精彩多

  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军人而言,节日也是战备日。然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战备之余,各国军队也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庆祝节日。春节之际,我们梳理了外军航母排字、飞行表演、仪仗军乐秀、大战仿真秀等节日庆祝方式,希望从中管窥外军的传统和文化,与战友们同乐。

  航母排字 别具一格

  海军官兵在舰艇甲板上排字是海军文化的一个传统。如美国海军就常在重大节日、纪念日进行舰艇甲板排字活动。当然,排字的平台是有讲究的,小舰难免局促,大舰方能大气。因此,排水量数万吨、搭载成员上千的航空母舰的宽阔甲板自然会成为海军官兵青睐的“写字板”。

  美国海军历史与遗产管理处档案部主任柯蒂斯·乌特兹认为,最早的航母甲板拼字做法可追溯到二战结束后不久。不过当时排列的字样较为简单,通常以航母的舰名、舷号居多。变化发生在1964年,当年全球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完成环球不间断航行。航行结束时,自豪的“企业”号航母官兵在甲板上排出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E=MC2”,以纪念这一事件。当时,“企业”号甲板上的舰载机被特意集中到航母艏艉,留出最宽大的中央飞行甲板,使排出的字体巨大显眼,以炫耀美国海军的强大实力。2011年,“企业”号服役满50周年时,官兵们再次在甲板上排出“Big E=MC2×50”(Big E是“企业”号的昵称),场面蔚为壮观(下图①)。

  航母排字也常被寄予丰富的政治意义。2008年,当美国“小鹰”号航母结束在日本横须贺军港长达10年的部署时,官兵们在甲板上排出日语“再见”的罗马拼音“SAYONARA”。数天之后,它的继任者“华盛顿”号航母首次抵达日本时,几百名舰上士兵在飞行甲板上组成日文“はじめまして”(初次见面)的字样。次日,这一照片便在日本各大媒体滚动播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民众对美国核动力航母的抵触情绪。

  除了美国海军之外,包括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越来越多的国家海军也加入到“航母排字俱乐部”。2006年,英国无敌级轻型航母“卓越”号的官兵就在甲板上排出“80岁生日快乐”的英文,以庆祝英女王80寿辰。日本虽然没有航母,但是在装备拥有大型平直甲板的日向级直升机母舰后,也迫不及待地体验了一把在甲板排字的优越感:2013年9月8日,东京申奥成功,日本海上自卫队官兵在甲板上排出了“东京”字样与“奥运五环旗”图案;而早年曾在航母上排字的澳大利亚,由于其海军的“墨尔本”号航母已经退役,未来只能在两栖攻击舰上继续这一海军艺术。

  飞行表演 惊险刺激

  特技飞行表演,是美丽而惊险的空中表演艺术。遇有重大节日或特殊的纪念活动,如国庆日、建军节,各国的特技飞行表演队凌空展翅、一展雄姿,为观众奉献“蓝天上的芭蕾”。

  当今世界空军实力较强的国家,一般都拥有一支甚至是数支特技飞行表演队。目前比较著名的主要有美国空军的“雷鸟”、美国海军的“蓝天使”、俄罗斯空军的“勇士”和“雨燕”、中国空军的“八一”、英国皇家空军的“红箭”、法国空军的“巡逻兵”、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蓝色冲击波”、意大利空军的“三色箭”等。

  美国空军的“雷鸟”特技飞行表演队(下图②)表演花样繁多,目前经常表演的项目就多达70余种,列世界各国特技飞行之最,其4机以上编队表演的项目就有23种之多。诸如4机菱形、4机箭形、5机楔形、5机镖形、6机楔形、7机镖形、8机三角形、8机“房”形、9机菱形、9机镖形,还有最小半径盘旋,4机菱形编队同步横滚,4机纵队筋斗变菱形编队,5机向上开花等拿手绝活。“雷鸟”在飞行表演中,其编队各机之间的距离通常只有7至9米,上下高度差能控制在0.7米以内,十分惊险壮观。“雷鸟”为什么这么能“飞”?原来,为使每一个飞行特技既安全又惊险刺激,“雷鸟”将每一个新特技动作都预先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然后再进行长时间的训飞,以达到最佳效果。“雷鸟”成立以来,先后表演3400多场,观众达到数亿人次,创下并至今仍保持着几个世界之最:建队时间最长、表演场次最多、难度最高、项目最全、出访国家最多,当然,牺牲也最为惨重……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组建特技飞行表演队并非仅仅是为了在节日庆典上增光添彩,特技飞行中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完成,可以充分展现本国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威慑力量。同时,战机良好的性能也可向来访嘉宾充分展示本国航空工业的成就,促其掏腰包大量购买。如前述美国空军“雷鸟”从1982年使用至今的F-16“战隼”战斗机,就已经成为现役西方战斗机中产量最大(已超过4500架)、出口国家最多(26个)的战机。可以说,“战隼”如此大卖,“雷鸟”这块“活招牌”功不可没。

  仪仗军乐 尽展军威

  仪仗队是国家军队组织的一个象征。历史上,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罗马等国就有仪仗队。18世纪后,西欧各国普遍组建了专门的仪仗队以显示军威。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设有仪仗队,平时执行军务,迎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将领等,并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庆典中进行表演。为使表演更加有声有色,许多国家的仪仗队都配有军乐队,因此有些地区也称仪仗队为仪仗军乐队。

  仪仗队是国家的“门面”。其队员一般都经过精挑细选。如法国仪仗队,其队员就一般从宪兵,甚至直接从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中挑选。根据规定,法国宪兵的征兵标准是男性1.7米以上,女性1.6米以上,至于选拔进入仪仗队的队员,虽然并未有明文规定,但标准通常更高。可以想象,这些“大块头”穿上古老的骑兵装,头戴鲜艳羽饰的头盔,手持马刀,脚蹬齐膝马靴,甚是威武,俨然往日拿破仑的“龙骑兵”现代升级版重现。而英军仪仗队高耸的熊皮帽,也让人印象深刻(上图③)。

  在众多的仪仗军乐表演中,瑞典皇家仪仗队表演堪称一绝。据说,瑞典皇家仪仗队于1523年由时任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亲手组建,表演套路也由其亲自编排。表演从礼炮轰鸣开始,在军乐的伴奏声中,皇家仪仗队员头戴高高的红缨军帽、身穿中世纪的华丽服装,肩扛长枪列队进入广场。在指挥官口令的指挥下,仪仗队依次形成“一字”“品字”“三角”“四方”等队形。表演既没有高亢的呼号,也没有凶狠的跺脚和勇猛的劈枪,一切都在平静中完成,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高贵纯熟规范的皇家风范。

  此外,韩国青瓦台女兵仪仗队的表演也十分惊艳。该仪仗队成立于1989年,由超过100名来自韩国陆、海、空三军的女兵组成。表演时,巾帼们头戴红帽,身着亮色军服,手持来复枪,在军乐的伴奏声中变换不同队形,这也使其在众多的仪仗队中别有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法国等国对仪仗队员的“挑剔”,比利时、德国等国家的仪仗队就显得很随意了,有时对仪仗兵的身材和身高都没有限制,动作也不严格要求整齐划一。但基本相同的是,国外的仪仗兵通常都并非“专业”,每隔一两年就会轮岗,常换常新以保持战斗力。

  战争仿真 体味历史

  如果说仪仗军乐和特技飞行表演属于“专业秀”,航母排字属于“业余秀”,那模拟历史大战场景的仿真秀绝对算得上是“特色秀”“历史秀”。许多曾参与大战仿真秀的人都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是对历史上重大事件的纪念,同时还能让年轻人在历史的重现中更好地近距离体味历史。

  2005年,英国人就曾自导自演了一场“特拉法尔加海战秀”。为何英国人对特拉法尔加念念不忘?事情要回溯到1805年10月21日,当天纳尔逊统帅的英国皇家海军在特拉法尔加击败了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这场决定性的海上大会战之后,皇家海军赢得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海上统治地位。虽然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早已雄风不再,但英国人还是喜欢时不时来一次重演仿真秀,以追忆那段辉煌岁月。2005年10月21日,英国邀请了来自35个国家的167艘战舰和船只聚集在英格兰南部海域。有意思的是,当年的战败国法国也派出航空母舰参加。庆典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上皇家海军的南极勘察船“忍耐”号,进行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舰队大检阅。随后,在纪念活动的高潮部分,分别代表英国皇家海军和法西联合舰队的“红舰队”与“蓝舰队”重演特拉法尔加海战,组织者通过烟火、灯光和特技重现了当年的战役,场面蔚为壮观。

  当然,要说最喜欢这种大战仿真秀并舍得投入的,美国人当排第一。“山姆大叔”最喜欢的剧目,莫过于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仿真秀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13年,当年为纪念葛底斯堡战役50周年,5万多名内战老兵参与重演了1863年那场3天即造成两军共5万1千多将士死伤的惨烈战役。1961年至1965年,即南北战争百年纪念之时,内战仿真秀再次达到高潮,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及观众群。虽然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这种大战仿真秀因越战而减退,但是在80及90年代,第一次牛奔河之役125周年纪念之际,美国内战仿真秀再度兴盛,并延续至今。如今,每年从4月开始到11月中旬,美国各地规模较大的各种南北战争战役仿真秀就达8场之多。当然,每年的高潮都是在美国国庆日(7月4日)举行的葛底斯堡战役仿真秀(上图④),演员常多达2万多名,而观众更是不计其数。

(来源:中国军网)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