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的特种作战

李发新

2015年04月29日04:45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信息化条件下的特种作战

  信息化条件下,特种作战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认真研究近年来军事强国特种部队的兵力运用不难发现,特种作战的内在规律和制胜途径比较契合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若干制胜机理。

  目标选择:基于体系破袭战原理的击节毁点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行动,体系对抗特征日益凸显,毁点瘫体成为基本制胜途径。研究表明,信息化条件下只要有5%至10%的集散节点同时失效,就足以搞垮整个体系。体系破击战原理源于“五环打击”理论,是指通过打击敌作战体系内的关节和要害,使敌作战体系的局部或整体陷入瘫痪而失去原有作战功能,从而为己方创造战机、争取主动或直接达成作战目的。

  信息化条件下,特种部队可通过斩首行动、“点穴攻击”或引导远程精确火力实施“结构破坏战”“瘫痪战”,摧毁或破坏敌方作战系统中起连接支撑作用的关节点、要害部位,消灭敌军政指挥员或首脑,打击敌重要战略目标、高技术武器系统、补给线和交通线等,扰乱敌作战指挥,削弱敌作战能力,为获取战争的胜利创造条件。在“特种作战力量主导下”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特种部队打击的核心目标是本·拉登和奥马尔及其指挥领导层。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在特种部队的引导下多国部队精确重创了利比亚军事指挥系统、通信系统、航空雷达系统及地面重要目标。

  兵力编组:基于非对称作战原理的精兵突击

  非对称作战依据的是双方在人员、装备、战斗力等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差距。特种作战注重以精干、高效的作战力量,以精良的武器装备及快速突然的行动达成作战目的。有西方军事学者称,“21世纪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在兵力编组上,特种部队通常以小分队或小组为单位遂行任务,“小分队打大仗”,属于“以小制大”。这种小型化的编制,使作战单元更加精干、灵敏、快速、高效。在单兵素质上,特战队员选拔标准高、淘汰率高,训练强度大、难度大、周期长。万里挑一的选拔方式和魔鬼式的训练方式,造就了高素质特战精英,他们在与常规部队士兵交战时常常能够 “以强制弱”。在单兵装备上,特战队员的武器技术先进、配套齐全、信息化程度高,与常规部队士兵的单兵装备相比,属于“以高制低”。在支援装备上,通常特种部队利用直升机等快速突防、快速接近、快速撤离,守敌常常无法有效应对,属于“以快制慢”。

  基本战法:基于出奇制胜原理的巧战智战

  出奇制胜就是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使用敌意想不到的作战手段,对敌实施突然性打击,以奇袭的作战行动造成敌心理上的恐惧和震慑,取得主宰、摧毁敌抵抗意志的效果,从而在作战中赢得主动权。特种作战因目的特殊,受政治、外交和战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强,一旦暴露企图不仅难以按预定方案行动,而且可能直接导致战斗失败,甚至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因而在作战方法上,特种作战要避免和敌人打“堂堂之阵”,强调智战巧战,隐蔽突然,以奇制胜。时间上注重选择守敌容易思想麻痹、放松警惕的节假日;突击时机上,通常选择守敌容易疲倦、处于熟睡的深夜。在作战地点上,敌方重要目标通常位于重兵把守之地或者难以突防的内陆腹地,而特种部队常常选择深入敌后或政治上、军事上、法律上敏感的地域实施奇袭,使防御方措手不及。作战手段上,特种部队既能采取精确狙击、火力破袭、炸药摧毁等直接火力打击手段,也能采取敌后侦察、精确定位等方法引导远程精确火力打击,还能采取心理战、信息战、网络战等手段实施软打击,软硬结合、直接火力与远程火力相结合,手段多样,选择灵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战节奏:基于OODA决策原理的速战速决

  OODA原理即决策周期论,该理论认为“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四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相互重叠的循环周期,在作战中谁能更快地完成这一循环,并打乱敌方循环,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和胜利。OODA原理在特种作战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获取准确情报,确保己方信息优势。信息化条件下,技术侦察已成为掌握信息优势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技术侦察手段受地形、气候、植被特别是对方反侦察技术等因素影响,侦察效果常常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特种侦察可以弥补技术侦察手段的不足,不仅能够最直接、最直观地查明目标情况,而且对高度隐蔽的机动目标具有独特的侦察效果。因此说,“特种部队剥夺了对手隐藏力量的权力”。同时,也可以干扰敌人,延长对方决策周期,主动制造情况调动敌人,以快速多变和欺骗误导、加剧敌人的混乱,使其不明情况、误判形势、反应迟缓或反应错误。

  指挥控制:基于扁平指挥原理的高层监控

  扁平指挥原理是指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进程加快和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的要求,指挥控制组织结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式等级制结构转变为扁平式跨越结构。特种作战需要实施扁平指挥、高层监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影响全局。尽管特种作战每次投入的兵力有限,但其作战目的大多是直接为国家政治、外交斗争服务,或者事关战争、战役的进程,其作战效果对全局的影响十分突出,因此常由高层直接而严格控制。二是保障难度大。特种作战综合保障包括战略情报、通信联络、机动输送、火力支援、电子对抗、装备保障等多个方面;有时需要军内各军种支援保障,有时需要国家外交、安全、情报部门甚至外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特种作战内容多、涉及面广、保障难度大的特点决定了其指挥机构必须由有权威、能决策的高层领导指挥控制。三是机密性高。特种作战行动要求严格控制知密范围,高层控制的扁平式指挥机构精干、高效,既减少了环节,简化了程序,又便于确保行动保密。

  作战协同:基于自主协调原理的自适应协同

  自主协调原理是相对于传统作战的“计划调控”而言的,信息化条件下各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着眼最终作战目的,根据战场情况变化和打击效果实时评估,自主适应战场态势变化,自主调控作战行动,从而达成整体作战效果。基于信息系统的特种作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能够依据信息系统实时掌握战场态势变化,做到对特战分队、支援力量和目标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发现并确认重要目标,即可根据目标性质和作战需要,不必考虑距离远近和力量隶属关系,动态聚合多维空间的信息火力,选择最佳力量、采取最优方式实施精确攻击。每次攻击完成后,位于目标附近的特战侦察引导分队可对攻击效果进行实时评估,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再次攻击,达成“发现即打击、打击必摧毁”的效果。特种作战自适应协同的典型战例是斩首行动,特战队员深入敌后长期潜伏跟踪敌方要员,一旦锁定目标,立即精确定位回传目标情报,指挥机构根据战场态势,合理选择使用多种兵器实施精确打击,特战队员现场评估攻击效果,情况允许时还可进行照摄像取证。

  支援保障:基于整体联动原理的体系支撑

  整体联动原理是指各种力量单元和作战要素依托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无缝链接,各种作战行动在多维立体空间同步展开、整体联动作战,实现由传感器直接驱动作战体系运行。信息化条件下的特种作战正在由传统意义上无后方依托的敌后独立作战向依托战略战役体系支撑的联合特种作战转变,是典型的“尖端放电”式的作战行动。美军特种部队击毙本·拉登行动动用了大量国家情报资源、信息资源和军事系统能力,有近万名各类支援保障人员。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体系作战特点,为如何实施信息化条件下的特种作战提供了有益启示。

(来源:中国军网)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黄坤明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