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巡逻离不开它”
■赵金石 本报记者 孙兴维
“北斗手持机就像‘无声战友’,成为我们巡逻无人区的‘好助手’。”在新疆军区万里边防线上,谈起北斗手持机,官兵形象地比喻。
新疆军区高原边防部队官兵的巡逻地点,一些地处无人区,有的还是通信盲区。4月22日,记者在部队采访,耳闻目睹了北斗手持机在边防巡逻执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海拔5170米的天文点边防连,记者跟随官兵前往某达坂巡逻。途中,连长侯法营取出北斗手持机向记者介绍说:“这个机器随时可以接收卫星指令,是官兵巡逻的‘向导’,边防巡逻离不开它!”
伴随着海拔不断地攀升,空气越发稀薄。不到30分钟,巡逻小分队已到达某高地。记者注意到,每到一个驻足点,侯法营便会取出北斗手持机“定位”。侯法营告诉记者,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源定位技术,“巡逻到点到位”的相关数据瞬间就能传送到各级作战值班室。
侯法营回忆,一年冬天,官兵在海拔5000多米的无人区巡逻,在距离连队40多公里时,车轮突然陷进雪窝,坚硬的冰雪将车体整个支撑在半空中。大家一起下车掏冰雪,填砂石,挂防滑链,折腾半天巡逻车却纹丝未动。
雪越下越大,气温骤降。侯法营尝试着用北斗手持机给连队发送短信,信息刚发出几秒便收到对方回复。2小时后,救援车辆携带工具及时赶到,将被困官兵顺利接回连队。
侯法营说:“高原夜晚气温下降非常快,那一次如果没有北斗手持机,官兵们可能会被冻伤,甚至出现冻死人的情况。”
2012年底,北斗二号系统开通,为军民用户提供了快速定位、实时导航、精密授时、位置报告、短信服务“五位一体”的保障,应用需求呈现出规模化、体系化、集成化发展趋势。
“护航行动效率大幅提高”
■本报记者 刘亚迅
4月21日深夜,在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济南舰海图室里,航海长曹景玉正在准确地向值班舰领导上报航行要素。
记者注意到,曹景玉使用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二号导航系统。曹景玉介绍,护航编队从舟山起航到现在,该舰使用了三种导航系统,分别是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中国北斗。
他认为,北斗二号导航系统的航路规划功能,让人印象深刻:“没有北斗时,航海部位只能在海图上人工绘算,修正航线速度较慢。北斗二号导航系统的航路规划功能可以通过电脑演算,不停修正航向偏差、缩短计算转向时间,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护航任务中,基于北斗卫星建立的短信分发系统,正在成为编队各舰的重要通信手段。”指控技师、一级军士长谢国介绍,与美国GPS相比,这也是北斗卫星导航最具特色的功能。
值班参谋郑长军现场为记者演示了信息分发系统的使用流程。只见他轻点鼠标,在信息分发系统上将益阳舰和千岛湖舰上报的工作数据下载、梳理,形成工作日报,再发送给岸上指挥所,整个过程简单便捷、易于操作。
郑长军说,编队三舰之间还可以通过信息分发系统,将观察到的疑似海盗活动情况进行实时共享,通过三维信息监控,形成比较完整的当面态势,大幅提高了护航行动效率。
北斗正在不断完善。现在的北斗具备了与GPS精度相当的全天候快速定位和授时功能,无需其他通信系统支持即可实现定位和通信,为亚太地区提供24小时全天候无盲区服务。
“出海作业的‘护身符’”
■任永峰 杨 笑
4月22日,远在南沙安达礁作业的琼海渔82093号渔船突然遇险,渔民王昌通过北斗导航终端发出求救信号并获救。“北斗帮我们与岸上沟通,和家人联系,还能收到各种预警预报和简讯!”
在武警海南边防总队琼海潭门边防派出所,“南海110”值班员符史宝正通过北斗通智能化应用监控平台,实时获取相关渔船的位置信息。以便在渔船遭遇天气、海况、火灾等险情时,能够及时组织救援。
近十年,海洋渔业是北斗系统最好的应用领域之一,被渔民誉为出海作业的“护身符”。
除了为渔民提供全天候动态信息,北斗监控系统还能起到预警作用。符史宝介绍,渔船行驶在海域,能收到禁渔区或者国家海上边界提醒。超过了边界,系统便会以短报文通信的方式自动发出警报,避免渔船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这项技术的应用也为武警边防官兵开展海上巡逻,实现信息主导海上勤务和海区网络化动态管理提供了便利,提升了武警边防部队管边控海能力。
渔业领域利用北斗双向通信能力实现了定位与通信一体,提供远海及近海船舶的位置监控,北斗短信与手机短信互联互通,为渔船提供及时精确的气象和海况信息,目前北斗船舶入网用户已达到3万多个,伴随手机用户10万多个。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