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英雄,需要良知也需要境界

周 恒

2015年05月20日04:23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理解英雄,需要良知也需要境界

  晋惠帝因为昏聩,不理解百姓之苦,“善良”地建议:“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一段时间以来,邱少云、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被人肆意抹黑。在他们看来,一心为公是“傻”,艰苦奋斗是“土”,舍生忘死是“假”,英雄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怪物,更别说学习和敬仰了。

  这些“不理解”恰是英雄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坦克之父”古德里安曾说,坦克突击的最大威力是心理上的恐惧,再优秀的战士,当他发现手中武器无法抵御坦克攻击时,逃跑和投降的念头就会变得更有诱惑力。然而,这个说法遇上人民军队时被撞得粉碎。1947年的鲁南战役中,面对国民党精锐的装甲部队,缺少反坦克武器的解放军指战员用手榴弹炸坦克,用秫秸、稻草烧坦克,甚至爬上去用铁锹、铁镐砸坦克的天线、折光镜,最终将这支部队打瘫。假如按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出牌,只能未战先怯,望风而逃。

  这些“不理解”恰是英雄能够赢得尊重的原因。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官兵以“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有人怀疑志愿军官兵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甚至怀疑“很可能是服用了一种特殊药物”。至今美军仍在研究上甘岭为什么成了他们的“伤心岭”。一位美国军事理论家认为:“对于中国的军队,我们或许是永远摸不透的。但是我们知道,评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要用它的装备、它现有的战斗力,加上若干X。”

  这些“不理解”恰是值得人们仰望的地方。王淦昌与邓稼先,为研制“两弹一星”,离家28年,家人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因为保密,王淦昌改名为王京。一年除夕夜,两个人在帐篷里相互敬酒,邓稼先对王淦昌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言毕,两个人抱头痛哭……为了中华民族能够挺直脊梁,他们忍受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其高尚就在于这种“不理解”,伟大也在于这种“不理解”。

  理解英雄并不难,只要你心怀良知,只要你尊重事实,只要你不跟着别有用心之徒的魔笛起舞就足够了。当年,黄继光的身上,经常带着一本描绘马特洛索夫的连环画,有空就翻阅。雷锋看了《董存瑞》的电影以后,含着热泪说:“应该做这样的战士!”显然,他们不但理解英雄,而且让英雄情怀植根于心。

  鲁迅先生曾把那些嘲讽战士的奴才比作苍蝇,“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嘲笑英雄、解构崇高,得到的不是清醒而是迷惘,走向的不是自由而是迷途。如果全社会都不再崇尚英雄,都不讲家国大义,都把精明当成聪明,把低俗当成通俗,民族存亡的关头,还有谁会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对于那些抹黑英雄的人,我们不妨仍用鲁迅的话来敲打一下:“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作者单位:73068部队)

(来源:解放军报)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3.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