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信息化条件下,夜战该怎么打(国防视线·聚焦2015演兵场③)

本报记者  苏银成
2015年11月15日05:4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某机步旅合成战斗群火力分队利用某型火炮夜间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张振兴摄

  特战分队深入敌前沿侦察。
  张振兴摄

  核心阅读

  直升机夜间超低空突防、炮兵群夜间火力抗击……日前,济南军区一场夜间实兵对抗演习在伏牛山区拉开帷幕,担任红方的某师与担任蓝方的某旅万人千车在漆黑夜里激烈厮杀,百余险难课目接连上演。目睹部队夜战硬功,前来观摩的军事院校专家由衷赞叹:这一仗打得好!

  

  “看不见”是夜训最大特色

  身处夜训场,眼睛看不清,即便平时多流汗,战时也难少流血

  低猫腰、高抬腿、轻落脚,遇到敌情顺势滚进草丛,这是某团二连上士陈东亮“夜间隐蔽接敌”课目训练的“经典动作”。

  直到那天深夜,他透过上级刚配发的新型夜视仪,清晰地看到千米外——部分战友低猫腰、高抬腿、轻落脚,遇到敌情顺势滚进草丛,一招一式尽收眼底。

  他还得知,漆黑夜里,某型侦察机在2万米高空就能发现地面作战的单兵,陈东亮有点蒙。

  在3年前济南军区组织的夜训专题调研中,类似事例还有很多,这些也映射出当前夜训尴尬:高科技武器撕破了夜幕的天然伪装,黑夜变得透明起来。可不少官兵还把夜幕当作最好屏障,手里练得依旧是“代代相传”的“老招数”。

  面对透明夜战场,信息化条件下夜战究竟怎么打,夜训到底训什么?

  济南军区广泛开展学夜战理论、研夜战战例活动,先后6次组织专题研讨,选编整理22个典型夜战战例、72种夜视装备器材技术手册下发部队。

  今天的夜训,不仅要“擦亮”双眼,更需脑袋对接战场。官兵也从中坚定一个道理:只有想的是战场,练的是“打狼”的招数,才能真正夺得“制夜权”。

  济南军区还接连出台《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夜间训练的意见》《拓展深化夜战夜训实施方案》等规定,特别是军区依据大纲,组织不同类型单位担负夜训试点,探索了步兵、装甲、陆航等10个主要兵种、78个专业分队以及师旅团和联合战役信息化条件下夜训内容和标准体系,使得夜训训什么、训到什么标准,官兵心中有数。

  “白天训练复制到夜间”是夜训最大误区

  白天的“真”,可能就是夜里的“假”

  夜训有啥难!不就是白天靠眼,夜里靠夜视仪!那夜,某机步团三连首次组织某新型步战车“夜间通过双直角限制路”训练,听兄弟单位说夜训难,三连连长陈海生撇了撇嘴说,白天练得好,夜训就没问题。

  很快,陈海生发现,自己按白天那一套来练,3个晚上过去了,不少战士跳上战车,路还是那个路,杆还是那个杆,可使尽浑身解数的他们仍是通不过。

  直到陈海生去隔壁连队“取经”,弄到该课目“夜间版本”的组训方法,训练效果这才立竿见影。他感慨地说:“真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夜训绝不是把白天的训练‘复制’到夜间,白天的‘真’可能就是夜里的‘假’!”围绕夜训究竟该怎么训,济南军区对夜间机动、夜间实弹射击等125个夜训重难点基础课目进行细化,2013年底组织全区信息化条件下夜战夜训观摩交流,对夜间目标伪装防护、合成战斗群夜间山地进攻火力队行动、特战分队夜间城市反恐行动等5类10余个夜训内容组训方法进行规范。

  随着误区消除,许多部队在夜训场上有了自己的“战地思考”:

  为实现夜间“看得清”,某防空旅将不同型号雷达统一组网、混合编组进行接力预警训练,使得己方作战部署暴露时间大为降低,可夜间来袭目标发现概率成倍提升。

  在某炮兵旅,官兵将某型牵引火炮和某型自行榴炮进行编组夜训,此举使得既具备夜间压制和精确打击能力,又能同敌装甲目标机动作战。

  某高炮团一改白天固定地域设伏“经典模式”,组织部队大范围迂回机动,实施夜间机动防空训练。

  通过这些,官兵也明白:白天的“真”,可能是夜里的“假”;今夜的“真”,可能是明夜的“假”。练兵之道,贵在因时因地而变。夜训是这样,其他训练也应如此。

  “怕出事”是夜训最大绊脚石

  上面竖起从难从严的风向标,才能逼着部队甩掉“包袱”、找准真难严实的夜训标尺

  那年,济南军区突击拉动考核某海防团。夜里,风雨乍起,某型火炮夜间实打考核让人提心吊胆:

  “轰”的一声炮响,靶标灰飞烟灭。

  这一炮,打出了多组宝贵夜训数据,也打破了许多人头脑中的条条框框。

  这一年,军区拉动考核13个旅团,次次必考夜间课目,而且夜间课目占1/3以上——

  某型坦克夜间战斗射击,靶子从光秃秃的山腰挪到草木丰盛的丛林,逼着某机步旅官兵使出浑身解数。

  某防空旅“夜间火力抗击”实弹射击考核,漆黑的夜里数十辆车快速占领阵地,“防空灯都不让开,吓的我一身冷汗。”那场景,连驾驶员都后怕。

  自2013年起,济南军区接连组织3次大项夜间实兵演习,每次演习,参演部队夜间机动距离300公里以上,夜间演练48小时以上,所有实打实爆均在夜间组织。

  “目的就一个,逼着部队狠抓夜训!”军区军训部部长彭京堂说,夜训难组织、不安全因素多,“怕出事”就成了部队开展夜训最大“绊脚石”。只有上面真正竖起从难从严的风向标,才能逼着部队甩开“包袱”、找准真难严实的夜训标尺。

  “保障难”是夜训开展不力的最常用借口

  一支时刻想着打仗的军队,眼睛看见的是瓶颈,头脑想着的该是如何突破瓶颈

  不管黑夜白昼,指哪打哪! 这是号称“神射手连”、某装甲团坦克二连的拿手“绝活”。

  可2011年那次信息化条件下夜间对抗演习,该连数辆坦克闭灯闭窗、悄无声息溜进敌前沿,可“砰”“砰”数声,己方战车接连“冒烟”!

  原来,因坦克发动机发热,坦克分队被对方直升机“逮个正着”。对此,官兵满腹委屈,“知道发动机发热是个隐患,可没制式隔热器材!”

  济南军区组织的夜训调研发现,二连官兵的无奈,也正是不少部队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夜训都面临的现实难题——缺夜视器材、缺伪装防护器材。

  和缺器材一样,夜色本身也造成了夜战夜训保障难。某仓库首次夜间无光条件下收发演练,平时“一叉准、一吊起、一放稳”的业务骨干,只能盲人摸象。

  相比眼睛看不清,心里“没数”,也是夜训保障“不给力”的原因。某炮兵旅首次夜间发射某型导弹,令白天发发命中的射手张路不解的是,炮还是那个炮、弹还是那个弹,但接连两发“跑靶”。

  为破解夜训保障难题,济南军区制定下发《信息化条件下夜间训练保障制度》《信息化条件下夜间训练装备保障规定》等7项规定。2013年,军区对某综合训练基地、某装甲兵训练场等4个训练基地进行设施升级,仅某装甲兵训练场就投资3000余万元,如今,升级后的训练基地均可保障部队夜间演习。

  (魏国、付晓辉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5日 06 版)

(责编:袁勃、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