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冬来,候鸟南飞。倚栏相望,不见归期。
“候鸟迁徙的故事,是一种承诺,是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千里迢迢,历经无限危机,目的只有一个:生存。”法国著名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如此表示。
沉寂了几日之后,处于休赛期的中国足坛又开始热闹起来。而这两天最劲爆的新闻无疑是:刚刚悲惨降级的贵州人和队将再次踏上迁徙之旅,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北京。
关于人和出走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最主要的说法是——由于成绩不佳,导致降级,主赞助商茅台集团下赛季将不会再赞助球队,迫于生存压力,人和决定和贵州说再见。
此外,中国足协刚刚发出规定:2016年1月10日后,足球俱乐部的跨省转让将终结,球队必须在一个地方永久地扎根下去。因此,去意十足的人和必然希望抓住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
至于,为何是北京,其实不难理解。人和集团总部在北京,老板戴家兄妹是北京人,再加上北京这座大城市,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机遇,虽然也将会面临更残酷的竞争。
尽管贵州球迷泪眼婆娑,苦苦挽留,但人和队身未动心已远,他们带给贵州足球的甜美回忆也将就此画上句号。
其实,人和原本就不是土生土长的贵州球队。其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上海浦东队,冲进甲B联赛后,他们一度更名为上海中远。进入顶级联赛以后,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又在2006年迁往陕西省西安市,并更名为陕西浐灞队,造就了陕西火爆球市的一段佳话。然而好景不长,为了获得更多的地产项目,2012年他们再度南迁贵阳并再次更名为贵州人和队,还傍上茅台这个“大款”。在贵阳的四个赛季后出人意料地降入中甲,无奈之下他们再度走上了“老路”。
20年间,4次搬家,多次更名,贵州人和队成为中国足坛最著名的“流浪者”。
这些年,中超球队四处“流浪”并不算什么新鲜事。本赛季另一支中超降级球队上海申鑫同样历经波折,多年前也曾以南昌八一、南昌衡源等名字在江西省征战数载。
而在中超16强中,只有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20年间从未改名,其他俱乐部都经历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名字变迁或主场迁徙,就连称霸亚洲足坛的中超五冠王广州恒大队当年也是通过“买壳”跻身职业足球行列的。
相比之下,国际足坛虽然不少球队的名字直接就叫流浪者,但他们却从不轻易流浪。我们耳熟能详的格拉斯哥流浪者队,作为苏格兰老牌强队,曾54次加冕苏超联赛冠军,两年前因为经营不善,被勒令降级至苏乙联赛(第三级别),但他们却并没有选择流浪。而5万名球迷不离不弃,现场观看苏格兰乙级联赛支持流浪者队,更是感人至深。
更值得一提的是,巴萨、皇马、利物浦、曼联、米兰、拜仁等世界足坛的“百年老店”,都有着固定的城市和主场,从不会轻言离开。甚至落成于1957年的诺坎普、1947年的伯纳乌、1878年的安菲尔德、1910年的老特拉福德、1926年的圣西罗等球场,已经成为无数中国球迷欧洲朝圣的殿堂。
欧洲很多俱乐部早已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属地化深入人心,球迷基本都是从小就开始走进球场看球,自此钟爱一生。世界上最小的球迷有多大?你或许都不敢相信——年龄是30分钟。2014年5月,英乙球队托基联队的赛季最后一个主场比赛,球迷安东尼·罗基将自己刚刚出生30分钟的儿子阿尔罗带去了球场。“赢就一起狂,输就一起扛。”扎根一城,培养成千上万的死忠球迷,或许值得中超球队借鉴。
中超球队频繁迁徙、不断易帜,背后的根源无非就是一个词——活着。这既反映出球队生存环境艰难,更凸显出足球文化的缺失。
岁末年初,或许不止贵州人和一支球队踏上迁徙之路,只是没有人知道,这种“流浪”换来的是一劳永逸,还是穷途末路?
(本报北京12月3日电)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