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四位司令员与腾格里沙漠的约定 将荒漠变绿洲【3】

2016年04月15日08:54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从生存到生态 军人责无旁贷

■董 强

生态环境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每个人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

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投身生态建设,同样是我军新形势下一项重要使命。

爱护一草一木,也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两位元帅与两棵槐树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东堡头村那棵槐树,今年68岁了。1948年春临汾战役前,徐向前的前敌指挥部设在东堡头村的杨家。有一天,徐向前在村子里散步,看到一棵被人拔出来的小槐树苗,便对警卫员说:“这里的土地太荒凉了,绿树太少了,应该多栽些树才好!”他同警卫员一起,将这棵小槐树苗栽到杨家的院子里。许多年后,人们感念徐帅,为这棵槐树取名“元帅槐”。

湖南省湘潭县黄荆坪村那棵老槐树,树龄超过了500年。1958年底,全国“大炼钢铁”的时候,各地大量砍伐树木当柴烧。黄荆坪村人动手砍伐这棵古槐时,到基层调研的彭德怀恰好路过。当时,树根已经被砍出一个深窝,雪白的木渣飞满一地,彭德怀像在战场上看到了流血倒地的士兵一样,心疼不已,连忙上前制止:“这么好的树,长成这个样子不容易啊!你们舍得砍掉它?让它留下来,在这桥边给过路人遮点荫凉不好吗?”古槐被幸运地保留下来。现在,人们给这棵古槐冠名“元帅树”。

栽下一棵幼苗,保护一棵古树,在两位元帅波澜起伏的人生履历中,只能算一个“小插曲”。可正是这一个个“小插曲”,才构成了元帅大气磅礴的壮阔人生和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怀。

关爱民生,爱护环境,正是许多革命前辈的人生底色。

在生存艰难的战争年代,自然界一草一木对中国革命都有过大贡献。

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有一棵酸豆树,树高30多米,冠幅近30米,树龄200 多年。1947年春,我党政军琼崖领导机关进驻这里,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的临时办公室,就结茅在这棵酸豆树下。那时候,黎族同胞经常采摘酸豆果犒劳指战员。而今,当地群众恭称这棵酸豆树为“琼崖革命树”。

在鲁西南的沂蒙山区,更有一段令人动容的往事。孟良崮战役后,我军官兵缴获了许多匹已经饿得发疯的战马,从哪里弄到饲养战马的草料呢?大义大爱在民间!草料就在草房顶上:当地群众主动把自家屋顶拆掉,喂养战马,期待它奔腾战场、杀敌立功。

回望战争年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更加热爱这片国土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兵事以民为本”“用兵以得民为先”。一支军队为谁而战,就一定会得到谁的拥护。我军从成立至今,服务人民的真情源远流长,服务人民的行动一脉相承,服务人民的理念不断升华。过去,子弟兵为人民群众“求生存”“盼温饱”而战;今天,也一定会一如既往地为人民群众“求生态”“盼环保”而战。成果可喜可贺,截至2015年,解放军青年林和解放军绿色家园总面积已逾19.2万亩,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一张“绿色名片”。退伍老兵开荒山、植绿树,更是大有人在。

从为大众求生存到为人民护生态,。这也意味着,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我军服务人民的理念、路径乃至细节务必与时俱进,尽快随之而“变”,发动更多人争当生态建设尖兵。

(责编:单清伟(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