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有消息称,美国正研制一款代号为“B-3”的高超音速远程轰炸机,可躲避当前最先进的防空系统,具备强大的续航和隐形能力,能对世界任何地方实施打击——

下一代轰炸机能否顺利“接棒”?

李 峰 周 雷
2016年05月28日04:31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新闻提示

  “B-3” 高超音速远程轰炸机属于下一代隐形飞机,将使用新式隐形技术,能躲避目前各种先进的防空系统,未来将取代“B-2”轰炸机。 “B-3”计划于2020年前完成首飞,2025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预计2035-2040年前后交付美空军。如果“B-3”服役美军,将能实现从美国大陆起飞后的远程飞行,并能满足执行对高度防空威胁区域纵深突防任务的作战需求。

  美空军计划采购80-100架“B-3”,单价约为5.5亿美元。美军如此执着对下一代隐身轰炸机的研发,“B-3”究竟有何强大之处?服役后能否实现美军的未来作战要求?本文将做详细解读。

  创新的外形和结构设计,不仅能让“B-3”实现“驭波飞行”,同时提升了对雷达、红外及视觉的综合隐形能力——

  创新设计 隐形性好

  从美军公布的设计蓝图中可以看出,“B-3”拥有创新的外形和结构设计。在外形上,全新波翼式设计理念,使它看上去像一个倒置的巨型冲浪板或一枚沿纵向切开的子弹头,机头、机身、机翼浑然一体。除双垂尾外,整机上、下、后表面分别相交成平滑自然的抛物线,机体宽度从前至后逐渐加大。依靠这种外形设计,“B-3”可在超音速状态产生的压缩空气冲击波上飞行,极大提升了飞机升阻比。

  在结构上,“B-3”充分利用上、下、后三个表面所封闭的有限空间,大胆创新布局。飞行员座舱仍置于飞机前上部,只是其舷窗设计成只供飞行员起降时看清地面目标的小舷窗,以减少飞机在高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热量沿舷窗向座舱散射。发动机、油箱及武器挂架均安装在机体内,两个发动机舱对称分布于机体后部,进气口和排气口均置于上表面,这样既可避免地面雷达直接照射,又可减少自身红外信息特征,有很好的隐身效果。

  “B-3”具有闪烁的外壳,以迷惑敌方热寻导弹,雷达反射近乎为零。它的弹舱移到介于两台发动机之间的机体后中部,炸弹或导弹将沿着拖在机尾的轨道弹出,就像海军舰艇从尾部投掷深水炸弹一样,从而提升了对雷达、红外及视觉的综合隐形能力。

  美军普遍认为,“B-3”的隐形性能将优于“B-2”,美军将在21世纪前期具备打一场全隐形战的能力。

  “B-3”实现高超音速远程飞行,兼具网络化协同作战和独立作战能力,可在1小时内横越大西洋,数小时后轰炸世界任何地方——

  快速打击 作战力强

  “B-3”具备惊人的高超音速远程飞行能力,采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或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驱动,加上外形设计所带来的高升阻比,它能以5倍音速飞行,可在1小时内横越大西洋,数小时后轰炸世界任何地点。

  其“腹中”装备的武器将不仅是普通炸弹或导弹,还包括定向能武器——专门用于攻击敌方雷达或导弹发射架的微波武器或激光武器。它将执行远程突袭敌方空防严密的目标、生化武器基地以及拦截射向美空军基地或本土的巡航导弹等任务。

  快速投弹系统技术的应用,能保证“B-3”像“B-52”那样实施地毯式轰炸,而且借助惊人的高超音速飞行,投弹过程将令对手恐惧。再加上机上的定向能武器和防区外发射武器,“B-3”将成为未来空中“幽灵堡垒”。

  “B-3”兼具网络化协同作战和独立作战能力。一体化电子侦察与对抗系统,使“B-3”能够与隐形无人机、空中电子攻击武器等实现编组作战,形成强大的网络化协同作战能力,助其在强对抗环境中突破对方先进防空系统。同时,它自身配装先进的雷达、光电、电子侦察、导航定位设备,可独立实施导航、探测、定位和攻击。

  随着反隐形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军无法避免研制费用的超支问题,致使“B-3”将来能否按时交付变得扑朔迷离——

  习惯超支 价值难估

  纵观美空军新型飞机的研制过程,研制费用超支几乎是无法避免的问题。“B-3”的前任“B-2”隐形轰炸机正是因为单架超过20亿美元导致订货数量很少,从而影响了美军平时战略打击能力的保持。美国五角大楼要求“B-3”单架不能超过5.5亿美元,但有专家认为,这一单价并不包括飞机的研发成本,将来总成本定会大幅上涨,变成一个无底洞式的“成本加成合同”。

  一旦带来高昂的成本,即使性能满足美空军需求,大规模采购计划也未必能被批准。美空军必须在保证新机按时交付且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同时,严格控制项目成本,持续关注项目采购将面临的各种问题,才能避免再次出现成本严重超支的现象。

  决定“B-3”命运的不仅仅是财政因素,未来作战目标和战场环境也将带来重重考验。“B-3”在具有严密防空和强大反隐形技术的环境下使用,反隐形雷达、高空预警机、天基雷达、远红外探测设备等都具备探测隐形飞机的能力,同时其他国家隐形战机的出现,更有可能对美军隐形轰炸机实施“空中暗杀”。就连美军高官都承认,隐形技术在历经30余年的发展后,其战略价值已经大幅缩水。

  可见,美军在2020年前,研制出这种在全球任意地点实施隐形渗透打击的战略轰炸机,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财力,都并不托底。一旦性能要求过于苛刻,整个项目的经济投入和技术研发都要调整。这个“幽灵堡垒”未来何去何从?也许时间能给予我们答案。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