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李国安:上不愧党,下不愧民【2】

2016年06月13日13:45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原标题:(入党那一刻)李国安:上不愧党,下不愧民

资料图:李国安(中)在找水途中休息

情结与水,生命追随

李国安当过骑兵、步兵、军医、工程兵,打过坑道,干过农场。1990年1月,他被任命为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团长。

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由于缺水,许多群众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由于缺水,有的边防战士在找水途中付出了生命代价。边疆军民缺水、盼水、找水的情景,使李国安寝食难安。

李国安努力钻研,很快成为水文、地质、物探、钻探等各方面的行家。他走大漠、穿戈壁、进草原,探测、分析、测量、钻探,打出的一口口水井,使不少军民第一次尝到了清澈甜水的滋味。

1993年底,马不停蹄的李国安累到了,患上了腰椎管肿瘤。经过解放军总医院的精心治疗,李国安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然而,他腰部3块椎骨被切除了三分之一,留下了一条无法愈合的骨槽。

身在医院,李国安想到缺水喝的群众,心早已飞到边疆。1994年4月,刚能蹒跚行走的李国安决心出院。医生护士阻拦无果,便给他围上了一条15厘米宽的“钢围腰”,支撑几近瘫痪的腰肌。

阔别4个月,李国安回到团里便提出要亲自考察8000里边防水文情况。主刀李国安手术的著名外科专家程东源教授正在当地讲课,他匆匆赶来:“你这样会有生命危险!”

“活着干,死了算。我现在的这条命是党给的,不能为党工作,就是再活20年又有啥意思?”李国安非常坚决。

带着一名司机,李国安上路了。戈壁荒漠的沙石路对于一个骨骼未合的病人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他让司机用背包带把自己捆在座位上以减少颠簸。即便这样,腰部伤口仍然一次次被磨破,血水裹着汗水湿透了军衣。每到一处,身体无法直立的李国安便弓着腰,拄着拐杖四处观察。实在支撑不住时,他就斜躺在沙地上指挥……

两位远征者,在风里雨里跋涉了4个月,跑了24800公里,最终掌握了8000里边防的详细水源分布。之后,李国安与工程技术人员写出了22万字的边疆水文地质专题调查报告,确定了109眼井位。最终,在水利部大力支持下,解决了10万边防军民吃水的问题。

任团长期间,李国安无愧于党和人民,带领官兵先后打了600多口井,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被边疆各族人民誉为“草原水神”。

1996年6月,中央组织部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2001年,李国安任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又被人们称为“生态司令”。

200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国安开始奔走于各地考察调研,多条关于生态建设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随后,离开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岗位的李国安,又应聘担任了南水北调工程稽查专家组组长……

李国安

为了人民,永在路上

2013年10月,李国安正式退休。作为一个闲不住的人,他依然没停下手中的工作,依然离不开“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为提高打井效率,李国安大踏步地走上了创新之路:从国外引进多部先进装备,同时购进计算机,让技术人员学习编程,实现自动化运算;带领官兵走出国门,先后赴中东、北非、北欧、中亚等地区进行生态考察,学习最先进的打井技术,足迹遍及从撒哈拉沙漠到北极圈的整个北半球……

这一切,使之前一个班一天只钻进几公分,变为后来的一天钻进80多米,在当时实现了质的跨越。

退休后,李国安仍在重点关注2项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合理调配我国西部水资源。经过细致调研,李国安已提出了具体建议方案,目前正在进行补充完善和进一步推动。

“第二个,是水污染的问题。”李国安说,“解决了喝水的问题,还要让群众喝上更健康的水。”

而面对生活,李国安的要求很低。每个月的工资除了补贴家用,剩下的全都用在了外出考察和科研上。

水利部曾奖给李国安2万元,让他好好补补身体,他又补上1000元捐给了“希望工程”。之前,李国安先后2次将房子让给了战友,而那时他回去探亲却还要挤在集体宿舍里。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李国安,高血压、血栓、萎缩性胃炎、糖尿病、腰椎后遗症等日日在折磨着他,他不得不每天大把大把地吃药。医生说,这么多病,都是年轻时身体透支太厉害造成的。

可李国安却很知足,他说,“感谢老天还让我活着。我要争取用剩下的时间,再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责编:闫嘉琪、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