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改革需要留我,我留,而且留下好技术;改革需要我走,我走,而且走出好作风。”面对改革,基层官兵正以崭新的姿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的誓言——

基层连队闻鼓向前依令而行(国防视线·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行时)

本报记者 倪光辉
2016年07月03日05: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线路抢通刻不容缓,外线排官兵接到命令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抢修。
  盖旭辉摄

  今年2月底,中央军委一道命令,原沈阳军区某通信团三营八连转隶为北部战区某通信团三营八连,成为全军首批投入改革强军实践的基层连队。

  对肩负通信作战保障重任的八连来说,“改革”毫不陌生:在44年的发展历程中连队经受7次军队改革、6次重组整编、4易连队名称。一茬茬官兵勇抓机遇、敢做先锋,努力跑好强军兴军历史接力赛每一棒,1次荣立集体二等功、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6次被原沈阳军区司令部树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

  迎着艰难上,向着深处改。如今的八连官兵闻鼓向前,依令而行,用实劲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型战斗力,攻坚拔寨再出发。

  一个个服从改革、投身改革的历史故事,是先辈与后人的对话;一次次改革强军、变革兴军的生动实践,是昨天与今天的对接。基层部队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改革强军的号角下阔步前行!

  走与留的故事——

  历经7次军队改革,面对的是考验,彰显的是忠诚

  改革,让八连花名册上的人名常常发生变化。

  那年,连队转隶搬迁,7个小组随之撤编,这让很多人心里不是个滋味,个别人还说出了“撂挑子不干了”的气话。

  “咱连再这么下去,人心就散了。”看到大家这个精神状态,三名小组长坐不住了。

  这次改革,受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三个小组。如果这次不改革,3名小组长都有机会提干,而组员也都有机会当骨干。

  面对改革大考,尽管个人成长进步受到了影响,但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胆忠心始终未改。在征得连长、指导员同意后,他们联名贴出“请战书”:“我们向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私欲发起挑战……我们保证:一、党叫干啥就干啥,不怀二心二话……”落款是三个小组45名战士的签名和手印。45个红手印,如同45颗红心,诉说着对党的忠诚。

  八连第八任连长冯友山任职期满时,正赶上部队改革裁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他,感到自己难有提升机会,但考虑到连队下辖的小组刚刚改编为站,很多工作还离不开他,这个关口说什么也不能走。于是,他放弃行政职务,转为技术工程师继续留在八连作贡献。

  5年后,部队编制体制调整,冯友山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此时的通信传输方式,已经彻底由明线、地缆转化为光缆,以往练就的一身绝活已无用武之地,冯友山感到“此时走也是对改革强军作贡献”,毅然选择了离开。

  如今,面对新一轮改革,八连站点合组、编制缩减、人员外调、干部调整等工作冻结,但无论离开军营、转隶外调,还是失去提干晋职机会,人人坚决依令而行,没有一个有所怨言、讨价还价。

  “改革需要留我,我留,而且留下好技术;改革需要我走,我走,而且走出好作风。”像老连长冯友山一样,在这次改革中,3名干部主动而又不舍地脱下军装,16名官兵服从安排离开了连队。

  八连所在团政委姚永俊说,44年来,八连先后有34名干部在改革中脱下军装,有13名战士因改革失去提干机会。他们中没有一人同组织讨价还价,没有一人因发展受限影响任务完成,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的誓言。

  换岗转型的跨越——

  历经6次重组整编,优化的是结构,激发的是活力

  一条线路一走就是数个春秋,三尺机台一坐就是整个军旅。这是八连官兵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38前年的盛夏,八连第二次重组整编。这次,连队增加一个机务站,维护的线路增加了100多公里,但人数却减少1/3。

  经历搬迁、班子调整和人员调换,八连党支部一班人感觉“压力山大”,党支部也被上级评定为“三类支部”。

  不甘落后的八连官兵,立即展开一场 “逆袭之旅”。连队支部班子先在帐篷里召开支委会,确定了3年规划。

  有了蓝图,立即行动。他们治痛点,推行30多项暖心举措,把几十号人凝聚在一起;聚焦点,把“放手”当“抓手”,建设责任明确到人,发展目标具体到月,实现各个台站无弱项;克难点,啃下通信作战保障能力整体跃升的一个个“硬骨头”,改革强军的带动作用不断放大……经过短短两年多精准施策,八连尽显结构优化的优势,跨入先进行列。

  战士宋磊在八连当兵期间赶上3次重组整编,每次都面临换岗转型,每次都成功转型。

  当炊事员,参加军区司令部直属单位炊事比武,他过关斩将,勇夺金牌,“宋大厨”的美誉“香飘”军营内外。

  进入机房值勤,当会议系统保障值班员,他边值勤边钻研业务,既跟专家学,又跟标兵练,很快成长为“业务大拿”。

  转岗到外线,干起光缆接续的工作,他一年内不断刷新连队在光缆熔接专业上的新高度。因为表现突出,宋磊赢得了士兵保送入学的机会,如今已跨入军官行列。

  “宋磊只是官兵在八连成功转型的诸多实例之一。”建连44年,八连有41人提干,93人复转到地方后走上处以上领导岗位。

  在一次次改革大考中,一代代八连官兵不断书写精彩。近年来,连队年均化解各类通讯线路隐患60余处,受领全军大型演习、军委首长下部队检查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务20余次,完成设备扩容、线路改迁等大项工程建设任务10余项,均无一差错,赢得“利刃尖刀”赞誉。

  任务拓展的挑战——

  历经21次换装,更新的是装备,升级的是能力

  这次改革转隶,八连的保障任务由单一陆军拓展为陆、海、空联合保障。保障区域拓展、标准提高,而编制却相应缩减,成为八连的新挑战。

  “高强度、快节奏的未来战场上,通信保障是各信息单元不可分割的关键链条,也是对手率先打击的重要目标,我们必须以更精练的人员和装备完成更复杂的任务,才能适应打赢需要。”八连连长杨扬道出了官兵面临沉重压力的共同认识。

  “改革强军的战略决策,无疑更适应信息化战场需求,八连人必须迎势而上、敢当先锋!”豪言壮语的背后,是一串串只争朝夕、拼搏奋进的身影。

  四级军士长刘长何在团光缆接续比武中曾实现三连冠,接续成绩打破原沈阳军区纪录。如今,由于改革调整,原军区级别的创纪录比武已经取消,可他并未就此停住创新的步伐,又在热缩管、喉箍等4个环节操作上进行技术改造,一举将纪录缩短了1/6,“精武不是为了比赛。抢通快一秒,就离打赢更近一步!”

  2012年7月,八连陆续换发一批新装备。新装备刚到,全站人员就搬着行李钻进了机房。白天练操作,晚上学理论,想尽办法求教,抓紧点滴实践。经过不懈努力,3本实用易懂的操作手册诞生,官兵们凭此硬是打破了全团尘封已久的多项纪录,连队官兵成为新装备专业训练的“领头羊”。建立起首个光信号模拟通信数据库,绘制出完整的设备开通流程图,成为全军固定通信分队光缆建设的先行者。

  这些年,他们先后经历21次装备换代,每次都预先培养出一批小专家、小能人“领跑”,缩短新装备训练磨合周期半年以上。

  2015年初,团队聚焦联合作战体制改革给通信保障提出的“联训联保”新课题,作出对机房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决定,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任务十分艰巨,谁第一个“吃螃蟹”?八连主动请缨。

  连队官兵迎着困难上,瞄准领先干,仅用半年时间,就对台站的现有通信设施进行20余次信息技术改造,测量数据5000余组,制作数据手册30余份,通过统一信息编码、统一接口标准、统一交换格式等方法,建起上下联通、三军联通、军地联通的保障网,并探索出一系列先进的保障方法,率先迈出“一线联三军,一键达末端”的通信保障新要求,实现联合通信保障从“连心”到“联芯”的历史性跨越。

  (王 军 李祥辉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03日 06 版)

(责编:白宇、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