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詹娘舍哨所:大雪封山7个月 雪崩雷暴常相伴

2016年09月09日08:30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8月下旬,海拔4655米的詹娘舍哨所积雪融化、秃枝吐翠,7个多月的大雪封山期悄然结束。

“向老兵敬礼!”随着哨长唐福均一声令下,10名官兵在“知音崖”前整齐列队,向准备换防下哨的下士李紫龙敬了一个军礼。

李紫龙拄着拐,一步一步缓缓走到“知音崖”前久久伫立。他伸出双手抚摸着崖壁上的斑驳印痕,噙在眼眶里的泪珠顺着“高原红”的脸庞,一滴滴落进了崖壁前的土壤里。

1

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詹娘舍哨所矗立于雪山峭壁之上,四周壁立千仞,夏季雨多雾大,冬季风雪无常,经年雷暴不断,素有“云中哨所”和“霹雳哨所”之称。

刚到詹娘舍哨所服役的第一天,李紫龙就体会到了“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无限寂寞。

一次谈心中,李紫龙告诉时任班长杨恒升:“本来想到部队好好大干一场,没想到这里这么苦,每天只能围着几十平方米的山头转圈圈,这有什么干头?”

“年轻人不吃点苦怎么干大事?坚持下去你就会明白,吃这样的苦是值得的。”杨恒升语重心长地说。

往后的日子里,杨恒升时常会给李紫龙讲发生在哨所的英雄事迹,尤其是战友们在“知音崖”前的一声呐喊,瞬间点燃了李紫龙奉献青春的决心。

“知音崖”是一块位于哨所西南侧的巨大崖壁,回声扩音效果很好,历代哨所官兵都爱到崖壁前喊山,以倾吐不快、释放寂寞、寄托思念……

“靖磊磊、王鑫、于辉,詹娘舍的边防线我们守得很好,你们放心吧!”3月2日是詹娘舍3位年轻战士冰冻成雪塑的忌日,哨所老兵按惯例来到“知音崖”前高声呼喊,表达对牺牲战友的思念。久久回荡的呐喊声中,李紫龙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震撼。

“‘绝不把领土守小了,绝不把主权守丢了’——老兵们的心愿,也是我的誓言!”“知音崖”前,李紫龙从此加入了喊山的行列。

2

詹娘舍,被当地藏族群众称为“鹰飞不过去的地方”,即使是盛夏季节,也经常风吼雪舞,大片大片的雪花飘下来,冻得人直打哆嗦,而轰然炸响的惊雷,也是詹娘舍哨所的“常客”。

一天下午,哨所外的云雾突然发黑、发黄,哨长立即组织大家往宿舍的木床边跑。就在李紫龙刚从厨房跑到宿舍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打在了铁质烟囱上,发出一声巨响。

见此情景,李紫龙整个人都怔住了!当他下意识地抱头蹲下时,另一道刺眼的闪电又击中哨所的铁栏杆,蓝色电流带着火球,迅速从栏杆蹿到宿舍里木床旁的暖气片上,一瞬间,暖气片上便留下一大块像是被电焊过的黑色痕迹。目睹此情此景,裹着大衣的李紫龙,额头上竟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刻考验着哨所官兵的智慧和胆识。一次,李紫龙跟随哨长参加巡逻执勤,路上暴风雪骤至,大风几次将他的防寒帽吹落,官兵刚留下的脚印,不一会儿就被新雪掩埋。

距离点位不到百米时,走在最前面的哨长发现不远处的雪山出现一条巨大裂缝!“不好,有雪崩……”哨长话音未落,“哗”的一声,百米开外的山上突然传来一阵轰鸣,紧接着一团雪雾腾空而起,经验丰富的老兵一把拉住李紫龙,迅速向一旁的开阔地域跑去……

类似险境,李紫龙来到哨所后不知经历过多少次。面对排解不了的苦闷和寂寞,李紫龙常常来到“知音崖”喊山。采访中,他对记者说:“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只要到‘知音崖’前吼几下,心里就泰然了许多。”

3

今年春节前,厚厚的冰雪阻断了外界通往哨所的山路。为了将哨所的过年物资运送上山,李紫龙同战友一同踏上了背运年货的路。

“等一下,我去前面探路!”在一面近50度的雪坡前,李紫龙与战友拉开10米远距离,手脚并用在雪坡上爬行,小心翼翼地踩实脚下的雪,然后转过头来告诉大家可以安全通行后,再继续向前重复着动作。

不料,李紫龙左脚踩实的雪猛然下陷,“啊……”他连人带背囊陷进了雪窝里,消失在身后战友的视线中。

“不好!”战友们赶紧上前刨开雪窝,发现李紫龙的左腿卡在两米多深的石缝里,根本无法动弹。

“一定要坚持住!”10多分钟后,战友们才将李紫龙从雪窝中拉出来,轮番替换着把他背回了哨所。

“必须马上送下山接受治疗!”哨长立即安排人把李紫龙送到了山下的诊所,经过确诊,李紫龙的左腿胫骨螺旋形骨折,不得不打上钢钉钢板,并被告知无法继续在哨所服役。

“我想再上去看看……”由于李紫龙再三要求上哨所道别,连队特意为他在“知音崖”前安排了一场换防仪式。

“知音崖”前,李紫龙拄着拐杖,与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一一拥抱道别,朝着崖壁放声呼喊:“我是詹娘舍永远的兵!”

雪后初晴的詹娘舍微风轻拂,陪伴过一茬茬守哨官兵的“知音崖”,此刻更显伟岸挺拔。李紫龙的呐喊在崖壁前形成阵阵回声,在雪山间久久回荡、越传越远……(严贵旺)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