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开国大典红一师”的红色新足迹【3】

——陆军第26集团军某摩步旅执行多样化任务记事

2016年10月08日09:06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维和步兵营官兵为任务区工兵提供武装护卫。孟伟建 摄

一波说来就来的冲突——“跟着中国营,安全!”

见到杨钊时,他刚从训练场上下来,满头的汗。这位曾经的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教导员,如今又回到了某摩步旅副政委的岗位。

杨钊已经从南苏丹回国半年了,可得知记者要采访关于维和的事,他仍然是一脸兴奋,汗都没来得及擦,就急忙把记者拉到了会议室。

“这次的维和经历,太惊险了,终生难忘!”

时间倒回2015年1月8日晚,冬日的齐鲁大地呵气成霜。昏黄的灯光下,34台步战车等装备车辆缓缓驶入3架伊尔-76运输机机舱。这一晚,30余名来自这个旅的官兵作为步兵营先遣人员,即将奔赴万里之外的南苏丹。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军队早已向海外派出过工兵、运输、医疗等支援保障部队,但成建制派出步兵营的作战力量,这是首次。该营每名官兵在报名时都被告知,他们要面对的,是实打实的战争!

深入战争之地,对生死都有所准备,可这一天的来临,还是突然了些。

去年10月初,杨钊带领长巡分队深入远离首都的蒙德里地区巡逻。4日凌晨,临时行动基地东南方向枪声骤响,各种口径的子弹划破夜空在基地上方交错,有的击中基地院内的树枝,枝叶噼噼啪啪地往下落。

“教导员,打起来了!”警戒哨报告,数十名携带各种武器的武装人员在基地附近的草丛中向当地政府军营地发起猛烈攻击。

杨钊拎起枪便冲出帐篷,组织官兵按照防御预案紧急奔赴各自战位,依托既有工事及装甲车展开防御。

他告诉记者,虽说当了十几年兵,但真正遇到这种高烈度武装冲突,刚开始还是有些慌神。不过,简单调适过后,他对营地进行了重新防御部署,82名官兵被调整为若干战斗小组,对交火区域和武装人员移动的主要方向实施警戒,并随时做好反击准备。他还叮嘱大家,坚决遵照维和中立原则,不受攻击绝不主动开火。

负责在营门口观察防御的七连战士朱凯强,带领3名战士隐蔽在铁门之后,而距离他们最近的火力点,只有30米远:“真的可以听见子弹飞的声音,有时候还会有流弹朝铁门飞来,头上的树枝刷刷地往下掉,子弹噗噗地往土里钻……”

“怕不怕?”记者问朱凯强。

“那种环境下哪能想这么多,我们就是做好隐蔽,然后观察判明他们是否是针对我们。”朱凯强说这话的时候,一脸严肃。

维和的日子充满凶险,一波波武装冲突说来就来,有时候还能持续好几天。前不久,一名外国维和军官还被流弹击中身亡。在国内,军人们还是枪弹分离、入库上锁,而在这里,维和官兵出门枪不离身、荷枪实弹。

“值得信赖的和平力量”“联南苏团所有部队学习的榜样”——这是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罗伊女士对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的评价。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妇女署、儿童基金会等组织在南苏丹活动时,都点名要求中国维和官兵提供保护:“跟着中国营,安全!”

执行任务期间,28名官兵荣获联合国南苏丹代表团颁发的“总司令特别嘉奖”,700名官兵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记者在该旅史馆看到,一个印有“中国首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字样、填满官兵签名的联合国会旗格外显眼。陈列在数面经战火洗礼的红旗之后,成为该旅发展壮大的历史见证。

旅政委李文舸说,几十年前,他们的红军前辈走过两万五千里横穿大半个中国,如今,他们这一代官兵飞越十万公里跨越大半个地球。中国红遇上和平蓝,这支有着厚重历史的红军部队又多了几分国际色彩。

近年来,国际维和、赴外联演、抢险救灾、全域机动等任务越来越多,这支打着绑腿从井冈山走出来的“开国大典红一师”,又迈上了强军兴军的新长征,属于他们的红色新足迹,正在不断延伸……(曾涛、刘俊峰、孟伟健)

(责编:王璐佳(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