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徐焰军报撰文谈我党建军的萌芽与崛起【2】

2017年01月08日08:56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徐焰军报撰文谈我党建军的萌芽与崛起

  秋收起义 (国画) 何孔德等作

  从黄埔军校发端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联合苏俄并吸收中国共产党人加入。李大钊、毛泽东等也参加这次大会并被选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当时,到会的中国共产党负责人得知孙中山决定建立军校,认为是一个派党员干部前去学习军事的好机会,于是马上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通告第六十二号》,发动各地迅速多选“工作不甚重要之同学、共青团同学及国民党左派同学”往广州投考。

  结果,在第一期入校的470个学生中,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80余人,包括后来成为共产党军队重要骨干的徐向前、陈赓、左权等人。此外,还有一些国民党左派。黄埔军校为共产党培养了第一批军事人才,为建立红军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1924年末至1925年末的一年间,以黄埔军校毕业生发展起来的部队由两个团扩充为一个军。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根据苏俄的经验和国内的实际,坚持在连以上单位都设立党代表,团以上单位都设立政治部。在行军作战时,党代表和政工人员要身先士卒。此举为后来中共建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1925年末第二次东征胜利时,由黄埔生为军官组建起来的第一军内有共产党员200多人,差不多都担任党代表和政治部门的职务。在三个师中,第一师党代表周恩来、第三师党代表鲁易都是共产党员。九个团中有七个团的党代表是共产党员,营、连党代表大部分也是共产党员。

  对此,蒋介石极为不满。第一军在潮汕欢庆东征胜利时,蒋介石突然找到周恩来提出:“为保证黄埔军校的统一,我看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条办法是军校内共产党员都退出共产党,做一个纯粹的国民党员;如做不到,第二条办法就是共产党员退出黄埔军校,退出国民党。”蒋介石的这番话,等于向共产党人摊了牌,即不允许共产党在他的军队中存在。

  周恩来主张将共产党员完全从蒋介石的军队中撤出,另外建立军队,中央和共产国际方面却不同意这一方案。至1927年春夏之际国共彻底决裂,黄埔军校及其各地的分校共培养出的1万多名学生中,有2000余名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或共产党武装的参加者,这些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最早进行武装斗争的革命种子。

  1925年11月,经中共广东区委决定,以去年周恩来在广州建立的以黄埔一期生为骨干的“大元帅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一个团的正规军队。为此,陈延年、周恩来等广东区委负责人派出一批共产党员黄埔生到团内担任军官,再按旧军队的雇佣法招募士兵,以刚刚从苏联学习回来的叶挺为团长,于广东肇庆成立了第四军第三十四团,翌年改称第四军独立团。

  这个团在历史上被称为“叶挺独立团”,这支在北伐开始前只有2100人的部队,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山始祖。

  从当时的形势看,中国共产党人只有这一个团的兵力仍是远远不够的,而未能多建,主要是经费不够。当时,苏联领导人重视的是国民党,中共中央的领导人陈独秀等也未看到抓武装的极度重要性。与自己父亲陈独秀一向见解不同的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费了很大力气,与周恩来多方奔走筹划,才建立起一个团的军队。

  武昌国民政府“分共”后,各方力量的加入使独立团队伍不断壮大,兵力逾万,与拥护共产党领导的贺龙部第二十军共同成为南昌起义的骨干力量。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活动的史册上,毛泽东并不是第一批从事武装斗争和研究革命战争的人。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形势,却把毛泽东等多数共产党人推向了军事斗争的第一线。大革命失败后上百次暴动的失败证明,“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早年的毛泽东从外表和气度举止看,无论如何也不像军人,却像那个时代浪漫而又有些不羁的书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出于革命激情到湖南新军当过半年兵,却没有打过仗,并对部队官兵对立、军民对立的情形十分厌恶。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落到袁世凯手里。毛泽东认为革命已结束,退出军队,决定继续求学。在公立高级商业学校学习一个月,又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

  毛泽东刚上井冈山时,曾以半开玩笑的口气说过:“我是文人,军旅之事未曾学也。”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年仅34岁的毛泽东已经是一个初步成熟的革命家及政治家、策略家,一个擅长领导群众特别是有“湖南农民之王”称号的组织家,一个长于思索和思辨的哲学家,同时又是书写古文、时文都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还是具有浪漫想象气质的诗人。然而,这时的毛泽东恰恰不是军事家。

  但此时还未想去搞军事的毛泽东却已经具备了世界近代战史上著名军事家拿破仑所概括的一个优秀统帅所需要具备的几个基本素质:坚定的个性,过人的勇气,深谋远虑及优等的才学机智。当历史呼唤他从事武装斗争时,这些素质很快就在军事舞台上放射出惊人的异彩。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的领导人中,出身于农家的毛泽东接触农村实际最多,联系群众特别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最广(近代中国90%的人口在农村,绝大部分士兵出身农民),对革命的策略思虑谋划最深。他没有陈独秀等人的书斋迂腐气息却有其学者风度,他没有王明一类纨绔子弟式的夸夸其谈而更善于争取群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十几年,领导人经“五朝更替”,最后全党选定了毛泽东,这与他的素质也是紧密相关的。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是中外军事家都承认的原理。指导军事活动的水平,自然要以政治素质为基础。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家来搞军事,形成了他独特的优势。从红军上井冈山,直到志愿军在朝鲜同世界上装备最好的美军作战,交战双方的武器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人民的军队能打败一个个强敌,首先是赢在政治上。

(责编:黄子娟、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