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脖子以下”改革,“瘦身”还是“变身”?

2017年02月20日08:29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原标题:“脖子以下”改革,“瘦身”还是“变身”?

“脖子以下”改革!“脖子以下”改革!!

当前,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脖子以下’改革”成了军内外媒体的热词,也成了受众关注的焦点。

那么,“脖子以下”改革,到底是“瘦身”还是“变身”?不少网友纷纷打听。这里,编辑就通过《精锐之师——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带你了解一下这个战略话题。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军队转型,从外表看,都是压缩规模、减少数量。但从实质上看,各国家和地区军队不只是追求一般意义的“瘦身”,而是在“瘦身”同时,积极适应战争形态演变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谋求军事力量小而精、小而强的“变身”。其突出的特点是:

围绕谋求军事力量小而精、小而强的“变身”增效能。军队规模的压缩和数量的减少,从来都不是军队转型的目的。军队转型的目的是要在做减法的同时,更大幅度地提高军事效能。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杀伤力、杀伤精度日益提高。军事效能的提高可以更多依赖科技,而不是依赖于规模和数量。在火力打击的能效控制方面,大量射程远、命中概率很高的导弹、制导炮弹、制导炸弹和制导鱼雷等精确制导武器,已不是一般的火力,而是被信息直接控制下的火力。与传统火力打击相比,摧毁同样一个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需要9000枚炸弹,越战时只需要300枚,到了海湾战争时只需2枚。信息的有效控制,打击兵器效能惊人地提高,使信息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使战争由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破坏、摧毁,甚至是彻底消灭对手,转变为精确化的控制性打击,并力求以最少量、最优化的可控性打击,达到最大的作战效益。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强调,不能同数量占优势的潜在敌手在单个的人对人、炮对炮、坦克对坦克的基础上,在所有方面进行竞争,而是创造美国的制衡性优势,以战略空军和海军力量来制胜对手。美国认为,要对付数量上占优势的敌军,唯一的办法是运用美军的质量优势,“以质取胜”。因此,衡量一支军队转型的实际效果,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这支军队的质量效能是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围绕谋求军事力量小而精、小而强的“变身”细管理。军队的转型,从一定意义讲是管理方式的转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的飞速发展并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应用,以及军事理论的创新和新的作战方式的涌现,使得军队再也不能延续那种粗放式的与日益专业化不相适应的管理,而要建立和实施更加高效的现代军事管理。就军事领导管理体制来讲,一些西方国家认为,和平时期军队大量经常性的工作是对部队进行教育训练和行政管理,如果把这些日常性工作和执行军事任务搅在一起,指挥机构就必然会陷于事务,也很难做到指挥精干高效,这就需要实行军政与军令系统分离。美军于20世纪50年代率先实行作战与行政分离体制。1986年,美国颁发《国防改组法》,决定美军继续沿用“作战指挥系统”和“行政/后勤系统”的“分离”式指挥体制。作战指挥系统一般称之为军令线,是由总统——国防部部长(通过参联会)、联合司令部司令(特种司令部司令)——各军种部队司令构成。主要负责作战指挥,拟制作战计划,承担军事咨询,行使作战行动指挥权,并对军事行动进行战略指导。行政/后勤系统一般称之为军政线,是由总统——国防部部长、军种部(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各军种部队构成。主要负责确定各军种部队的编制、装备,任命各军种所需的军官,组织军种部队进行技术战术训练,对各军种的武器进行维修和保养,组织和实施对各军种部队的后勤支援,制定、修改和完善各军种的作战条令等。由于实行军令与军政相分离的体制,各级指挥机构得以摆脱庞杂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专门负责对军队的作战指挥,从而保证了指挥机构的高效精干。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军队,都在积极仿效美军,进行了类似的领导指挥体制改革。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