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国防教育示范校:尚武精神从孩子抓起【2】

 
2017年05月03日08:14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国防教育示范校:尚武精神从孩子抓起

  共性二:形式

  要创新但不唯新,不拘一格因材施教

  不是所有教育形式都能得到社会的理解,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就有过一段负重前行的经历。

  2015年4月,一则“武汉某高校在校园内修‘长城’”的照片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网友们褒贬不一:花这么多钱建“校园长城”,不如投在丰富师资和教学设备上,能够让学生直接受益。尽管校方不断强调“校园长城”的诸多功能,但还是引来不少争议。

  事实上,“校园长城”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推行的“五大国防教育基地”之一,与之并列的还有钱学森纪念馆、静思园军事文化展区、飞机发展史专题博物馆和正在筹建的世纪风云馆。所谓的“校园长城”,只不过是利用废弃空间修建的架空连廊,除了给学生们提供健身的场所,学校更看中的是其潜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花自己的钱大张旗鼓推行国防教育,反而遭到质疑,令人唏嘘。是屈服于舆论,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

  这几年,除了“五大国防教育基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国防教育手段上不断摸索实践,其中不乏“国防教育类网络MOOC课堂”“‘军迷’俱乐部”等时尚手段,备受师生欢迎。在举校大兴国防教育的环境中,学校拥军尚武的氛围空前浓厚,学子参军就是最好的体现。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2012年应征入伍63人,2013年94人,2014年130人,2015年163人,2016年215人。2006年以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至今已有近千人“携笔从戎”。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国防教育上的成功,算不上多大的创新,他们只不过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就像武汉市十一滨江中学创办的全国第二所“少年军校”、武汉六中创办的全国首批“空飞班”……他们的做法各异,但有一点相似,那就是不拘一格和因材施教。

  “其实,学校国防教育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不一定重要,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学生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的实际,能否撬动孩子们的心灵。”武汉市国教办领导介绍,素有首义之城的武汉市以创新为核心,连续推出“军营开放日”“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全国首创的国防教育举措。但他们创新不唯新,能否形成实实在在的效果是他们最看重的考量因素。

  共性三:机制

  要魄力更需定力,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1990年,武汉市十一滨江中学创办了全国第二所、中南地区第一所少年军校,先后获得“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凭着“少年军校”这块招牌一时闻名全国。

  然而,让记者更为惊叹的不是这些光环,而是这所少年军校的生命力。27年寒来暑往,学校领导班子前后换了5届,但少年军校却一直完好地保存和延续了下来。

  “创办少年军校并不是稀罕物,可贵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采访中,武汉市硚口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谭宇贤也表达与记者一样的观点,在一些学校国防教育屡屡陷入“疲劳期”的今天,他们究竟靠什么保持着少年军校的生命力?记者在采访中找到了一些端倪。

  在校园入口大厅,一堵“我最向往的十大军校”浮雕墙格外显眼,“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赫然在列,在大多数中小学校纷纷把“清华”“北大”作为学生求学目标的今天,十一滨江中学的这一“另类”做法着实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类似这样的情感暗示和行为激励,校园每个角落随处可见,军事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高度融合,使接受国防教育固化为师生的一种生活习惯,这大概就是少年军校长盛不衰的秘诀。

  与十一滨江中学的做法类似,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也有一套成熟的机制。

  吴姗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12级女大学生,两年前应征入伍后在南海舰队兰州舰服役,曾随舰出访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由于表现优秀,义务兵期间就荣立了三等功。两年后,吴姗退役返回母校继续学业,并被推荐担任学校“军迷”俱乐部的指导员。她用自己在部队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传递国防情怀,这种现身说法令很多人为之心动。

  “入伍前接受国防教育的熏陶,入伍期间校方全程关注跟踪学子的部队成长,退伍后再返回学校用自己的军旅情怀来影响和感染下一批校友。”该校领导说,这种良性循环,实质上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国防教育之所以常年保持热度,正得益于此。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