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记者讲述在机场亲历的军人依法优先【3】

托运行李上的优先标签。解放军报记者 邹菲 摄
“依法优先”期待依法落实
当时,双流机场的试点做法被报道、点赞后,很多人心中自然引出了另一个问号:其他机场呢?如今,军委后勤保障部与中国民航局联合印发通知,在81个全国枢纽和重点机场开通军人依法优先通道,让大家的期盼变成了现实。
不过,有网友在为此举措点赞同时,也表达了顾虑:这些“依法优先”通道能够依法落实并保持吗?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原由,网络留言中,一些战友谈到,近年来,一些地方军人优先窗口形同虚设,军人候车室被取消的现象时有发生,军人优先遭遇了“落地难”。
要回答这个问题,个人以为,一项政策能否较好落实,可从两个方面作些探讨——
其一是可操作性。这一点应该问题不大,目前军人依法优先通道是和头等舱/优先旅客共用的,这个通道平时的业务量不大。将这一业务资源用于依法落实军人优先,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可谓一举两得。试点期间,军地相关部门的充分调研也表明,这项优待政策没有过多增加机场额外保障压力。
其二是公众认可度。这一点,或是能否有效落实的重要变量。军人优先,既需要强调法规保障,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在“过马路都害怕自己比别人慢一秒”的当今社会,虽有明确的法规在前,但难免有人从利己主义出发而“忧虑”:让你优先,岂不是我便靠后了?
“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人还不如商人受人敬仰,那么这个国家离亡国就不远了”。这句经常被人引用的拿破仑语录,是否真为其所说犹未可知,但其所揭示的军人荣誉和国防安全之间的关系,绝非妄语。
说实话,当时,如果不是好奇图新鲜,我肯定和很多战友的选择一样:没有特殊情况和紧急任务,不会、不愿也不太好意思去享受法律赋予的军人优先。
大家应该有理由相信,一支能够在撤侨时让食于民,在洪水中以身躯为堤,在火海前壮美逆行的人民子弟兵,咋会在排队这点事儿上有心与民争利呢?
我想,那条“军人依法优先”的通道,不一定每个官兵都会去走。
不过,无论走与不走,当他们走下长年与世隔绝的风雪边关,走下从远洋归来的护航军舰,走下巡航空疆的归巢战鹰,匆匆行走在回家路上,突然看到那块醒目的标牌,那一刻的心头一热,定会让他们觉得,此前的一切都那么有价值和意义……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