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解读美特种作战联合特遣部队

2017年09月21日08:34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解读美特种作战联合特遣部队

  2003年以来,为适应“基地”等暴恐组织行动手法的不断变化,时任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学习借鉴“基地”组织“分布式”“网络化”和“去中心化”等特点,对美军特种部队的传统组织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改造,打造了一种以联合特遣部队为核心的全新组织形态,不仅为美新一轮国防体制改革树立了样板,也引领了信息化时代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的潮流,其主要特点包括:

  一是规模弹性化。麦克里斯特尔针对“基地”组织的决策行动周期规律,提出了“以网制网”的新策略,把工业化时代“司令部模式”的稳定性优势与信息化时代“团队模式”的灵活性特点有机融为一体,打造了多支规模和编组可根据任务需要和性质而进行弹性化设置的联合特遣部队,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分散部署的联合特遣部队凝聚成网,使各部队、各层级、各部门实现信息自由交互、态势实时共享、察打力量一体,从而构建了“形散神聚、自主适应”的“团队体系”(team of teams),以有效瓦解暴恐组织的作战网络。正如麦克里斯特尔所言,“我们保留了等级结构的稳定性,但是必要时又能以网络化的速度高速运转,从而把我军精锐战术司令部改造成了一个网络化、可适应,并可实现战略效果的‘团队体系’。”

  二是编组模块化。美军特种作战联合特遣部队通常采取模块化编组模式,依托岗位交流、信息共享、联合办公以及联络官等灵活机制,将特种部队、常规部队、情报部门、民事力量以及无人作战系统和网络战等高科技手段无缝融为一体,同时具备了情报搜集、目标猎捕和斩首射杀能力,从而以“跨域协同、互补增效”的方式,实现了战役战术模块与战略战役支援要素的全面融合,以及“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决策周期的快速循环和作战流程的高效运转。在此指导下,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从2003年9月开始从中情局、联邦调查局等情报部门,以及盟军情报和特种部队多方网罗人才,相继组建了代号“121”(TF121)、“16”(TF16)和“6-26”(TF6-26)等多支跨军种、跨领域、跨机构的联合特遣部队,取得了一系列战果。这种情报与作战力量、特战与常规部队、军事与民事部门的一体化融合与常态化互动,将会推动工业化时代“树状垂直、链式传导”的部队编制组织模式,向信息化时代“网状分布、自适协同”方向发展。

  三是任务定制化。从构成上看,美军特种作战联合特遣部队通常可根据作战任务性质、目标、对象和环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兵力编成模式和战术技术手段,但在任务分工方面却是以擅长某一特定领域的军种部队为核心,其要点是采取“任务式指挥”和“混合式指挥”模式,以“指挥官意图”为牵引,以“任务式命令”为目标,以“分布式执行”为关键,将原来高度集中的指挥权全面下放,充分赋予一线指挥官决策和行动自由,并加强建制内外力量之间的一体联动与横向协同,上级只向下级下达明确、清晰的任务目标与作战企图,并为下级提供所需情报、兵力、兵器等必备资源,任务的计划、组织和实施等具体工作将由下级独立自主完成,从而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有效把握战机。例如,以“海豹”6队为骨干的联合特遣部队,主要负责南亚地区的特战行动,最典型的战例就是“海神之矛”行动,而以“三角洲”部队为核心的联合特遣部队则重点承担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特战行动,击毙扎卡维行动就是突出代表。

(责编:韩笑(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