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舰与外军舰机近距离交锋 捍卫祖国寸土寸海
舰阵如虹,白浪如练。今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48艘战舰、76架战机、10000余名官兵光荣接受习主席检阅。
“又见到我们敬爱的习主席了!”作为航母打击群受阅舰艇的一员,海口舰官兵个个神采奕奕、欢呼雀跃。“又见到我们敬爱的习主席了!”
2012年12月8日,习主席首次离京调研视察部队就来到海口舰,与官兵们一起航行,共进午餐,亲切询问水兵的日常训练、工作和生活。
“越是领袖关怀厚爱,越要铸牢军魂报党恩;越是领袖勉励褒奖,越要敢做善成创一流。”舰党委把习主席视察检阅作为最高荣耀、最大鼓舞、最强号角,激励官兵不负领袖重托,矢志练兵备战,在习主席的目光中向战而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奋力投身强国强军事业,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贡献。
激扬“敢战之气”——
“面对任何强敌,我们是不是都敢逢敌亮剑?”
莫大的荣耀,总是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担当。
平时有血性,打仗敢拼命。海口舰始终牢记习主席“钢多了,气要更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决不能丢”等指示要求,大力培育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
“不怕狂风巨浪,不怕流血牺牲、不怕任何敌人”这句标语,既是海口舰官兵的精神坐标,也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2015年10月4日,超强台风“彩虹”袭击湛江,最大瞬时风速达到66米/秒,相当于18级大风。正在湛江港附近锚地防风的海口舰主锚锚链断裂,被风浪推着直直地向岸边撞去。“转换燃机、抛副锚!”舰长樊继功吼出了这个命令。
“前甲板根本就看不清,雨下得横七竖八到处飞,还有浮标、海藻被吹起来嗖嗖地飞过。”帆缆班长石晓兵回忆,党员骨干带头往外冲,平时一只手能轻松推开的水密门已经被风死死顶住,七八个人用尽了全力才勉强挤出一条小缝,他们一个拉着一个,贴在甲板爬向副锚绞盘,40多米的距离就走了快5分钟。当解脱副锚撤回舱内时,20多名战友已经累得全部瘫坐在地板上。
在副锚的帮助下,海口舰逐渐稳住身形,此时,舰艉海区离5米等深线不足30米。时至今日,舰长樊继功谈起这件事仍然自豪满满:“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都能爆发出极强的凝聚力,是一支打不垮,压不烂的战斗队!”
身处海上维权斗争第一线,海口舰经常与外军舰机近距离交锋。那年,某国大型舰艇编队进入南海,海口舰奉命前出跟踪监视。面对强大对手,官兵们毫不畏惧,与对方斗智斗勇,全程保持戒备,依法对其进行警告驱离,坚决捍卫祖国的寸土寸海。
危急时刻“敢顶上”,现实威胁“敢冲上”,强敌当前“敢较量”,他们的“敢战之气”究竟从何而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海口舰上走一圈,党员胸前闪耀的党徽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自组建以来,海口舰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眼铸牢“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把“忠诚”的红色基因深植官兵心中。结合3.14“学习战斗英雄、弘扬战斗精神”主题活动日等,组织官兵定期赴西沙烈士陵园缅怀英烈、集体宣誓,邀请陈伟文、王正利等海战英雄与官兵讲战斗故事、忆经典战例,激发官兵的虎狼之勇、英雄之气。他们把每一次任务都作为练胆魄、砺斗志、强作风的实践舞台,始终在大风大浪中摔打部队,在生死考验中锤炼官兵。
海口舰首批舰员、柴油机班长王东依然记得,2003年建军节前夕,他们正在上海某造船厂接舰。首任舰政委梅文带领官兵来到嘉兴南湖红船和中共一大会址回顾辉煌历史,寻根红色基因。从南湖红船这艘播下中国革命火种的“母亲船”,到乘风破浪、走向深蓝的“中华神盾”,总有一种血脉在赓续传承、总有一种力量在凝聚迸发。
“把海口舰锻造成一支攻必克、守必固的海上劲旅,就是对历史最好的传承,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望着舰艏劈开的巨浪,海口舰政委邹琰感慨地说,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伟大征程中,海口舰必将冲锋在前,奋勇前行。
大兴“研战之风”——
“未来战争的致胜之钥,我们真的找到了吗?”
那年,在支队“战法研究室”的一次研讨会上,支队领导提出“在海上近距离对敌,必须掌握让敌人开不了第二枪的战法”,并点名由海口舰担纲新战法的研究任务。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该支队,“明星舰艇”云集,领导点将,看中的正是海口舰析战、研战的实力。但这种实力并非“与生俱来”。
舰长樊继功一直忘不了那场演练。在与潜艇对抗中,海口舰沿袭以往的一项战法,试图压制对手,但没想到对手是被誉为“大洋黑洞”的某型潜艇。不仅成功摆脱了海口舰的跟踪,还伺机发起了鱼雷攻击……
“我讨厌那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主宰的感觉,倒不是怕死,而是怕辜负重托。”樊继功说,组织把他放在这个岗位上,带这么一支队伍,就是生死相托的信赖,一旦上了战场,就必须搞清楚潜在对手是谁,有什么应敌之策,否则注定要吃败仗。
“未来战争的致胜之钥,我们真的找到了吗?”冷静沉思后,樊继功抽调精兵强将,率先在支队成立“战法研究小组”,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
其实,研战之风早已深入海口舰官兵的“骨髓”。海口舰是我国第一代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的国产现代化导弹驱逐舰,接舰之初,因为较过去的舰艇几乎领先一个“代差”,新装备究竟怎么训,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没有路就趟出一条路来。首批舰员创新训练模式,坚持边接装边研究边训练,制定完善了某型驱逐舰训练大纲和全部战斗部署表,也为后续舰艇的战备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12月,海口舰与武汉舰、微山湖舰组成舰艇编队,首次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鉴,他们走一路、研一路、练一路,总结出破解海盗“群狼战术”、中外护航舰艇联训等20余套战法训法,为后续护航任务趟开了路子。
“护航先锋舰”,一等功、二等功……一时间,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海口舰却始终心存忧患,时刻不忘析战、研战。
舰领导带头,真想打仗之事、真抓打仗之备,牢固立起“要想战时快敌一秒,必须战前多争一分”的研战导向,常态组织“析战、研战”活动,围绕“作战对手是谁、作战海域在哪里、战斗怎么打”开展大讨论,引导官兵把现代海战的制胜机理钻深钻透,把装备性能摸深摸透,把作战对手研深研透,把未来战场搞深搞透。
在海口舰,官兵们最大的乐趣就是琢磨对手,最大的爱好就是钻研打仗,最大的追求就是战场制胜。他们瞄准强敌专攻精练,主动研究武器装备边界条件下使用、强电磁干扰下立体打击、舰艇遇险情况下离舰支援损管等高难科目,形成了10余项研究成果,创下了多项海军纪录。
常思“胜战之问”——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能否肩负起主席重托?”
莫大的荣耀,总是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担当。
2014年,海口舰奉命紧急出航执行失联客机搜救任务,在海上连续奋战近2个月,创造了海军舰艇非值班状态出动速度最快、执行任务时间最长和跨越海域最广的纪录。
“平时常备不懈,用时方能闻令即动,不负重托。”海口舰为什么能?舰长樊继功一语中的,海口舰作为新型主力战舰,一旦有事,首战必用。
应战而生,就当向战而行。海口舰官兵清醒地认识到,历史的硝烟并未散尽,120多年前的甲午海战,拥有先进战舰的北洋水师战败,打断了中国发展进程,加深了民族苦难。战舰通过北洋水师折戟沉沙的海域,回忆起这段历史,官兵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何才能让祖国不再饱受欺凌,如何才能让威武战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护航?
近年来,海口舰党委持续用“忘战必危,怠战必败”的历史教训培树打仗意识,官兵时刻保持枕戈待旦、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能否肩负起主席重托?”习主席亲临视察后,“胜战之问”就一直盘桓在海口舰官兵脑中。他们定期召开形势分析会,举办“如果战争今夜打响”专题演讲,组织“战争离我有多远”主题班会,教育官兵认清形势、保持忧患。持续深化“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和“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活动,深入查找思想观念、训练标准、作风养成等方面与能打胜仗不相符的陈规陋习,引导全舰上下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谋打仗的问题、真抓打仗的准备,做到时时备战、随时能战。
心中有魂,脚下有根。向战而行,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把舵领航。海口舰执行第27批护航任务时,正值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由于亚丁湾与北京有5个小时的时差,为了战友们起床后第一时间就能收听收看大会盛况,当天凌晨3点,海口舰电话班长高孟孟早早起床录制大会直播盛况,却发现很多战友早已自发守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动情地讲,“虽然国内国外有一定时差,但我们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热情却一点也不差,大家思想上同步,行动上也同步。”
空间上的万里之遥,阻挡不了思想上的同频共振。“习主席说的每一句话都穿越重洋,直抵人心。官兵们逐字逐句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并结合各自岗位学思践悟,让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制胜法宝。”海口舰政委邹琰说。
前不久,海口舰组织党的十九大理论知识考试,来自航空部门的藏族兵达瓦顿珠取得了100分的好成绩。这个满分可不容易。达瓦顿珠刚上舰时,连很多汉字都不认识,普通话也讲不好,尤其是专业书籍和理论知识,很多专有名词他都是第一次接触。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军史知识尤其感兴趣的达瓦,专门找来各种资料缠着教导员李集请他手把手教,吃饭在学、走路在学,甚至有时说梦话都会蹦出几个词,这才有了这100分的诞生。也正是在拿到100分的那个月,达瓦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认真修改5、6次的入党申请书,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2017年7月24日,达瓦顿珠的女儿出生,他给女儿取名强巴措姆,强巴是善良的意思,措姆是大海的意思,把自己对海洋海权海军的祝福和念想全融汇在里面。“这几年,我不仅见证了人民海军的日益强大,更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达瓦说,“是习主席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一定刻苦训练,当习主席的好水兵!” (黄子娟、李唐、 周启青、王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