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航母带刀侍卫”海口舰:10余次赴南海执行战备巡逻

2018年07月30日10:45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 2017年初,海军组织辽宁舰编队赴西太平洋训练。消息一出,迅速“霸占”了各大媒体的头条。照片中,随航母一起“刷屏”的,还有一张“老面孔”——海口舰。

茫茫大海上,海口舰在辽宁舰左前方紧紧伴随,其余数艘驱护舰分列辽宁舰四周,钢铁巨阵犁波踏浪,蔚为壮观。继“中华神盾”之后,海口舰又从网友那得到一个更响亮的称号——“航母带刀侍卫”。

“带刀侍卫”的“刀”有多快?“刀法”有多精?海口舰用实打实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今天难题不解决,上了战场就多一块软肋——

每一道难题,都是他们提升战力的“垫脚石”

在海口舰采访,有个事一直被官兵们津津乐道。那年,在一次实弹演习中,海口舰连射两枚防空导弹,成功抗击某新型导弹。

而最初,得知此次抗击的是某新型导弹时,海口舰时任对空作战长陈俊锋心里却一点底都没有:这型导弹速度极快,弹道复杂,抗击难度极大。

很显然,这是一场‘知己不知彼’的战斗。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海口舰官兵迎难而上的决心不变。因为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今天难题不解决,上了战场就多一块软肋。

摆在海口舰官兵面前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靶弹复杂的弹道。通过仔细研究,海口舰基本掌握了靶弹弹道各阶段的特点。他们集智攻关,预想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抗击情况,制定了在不同弹道段拦截靶弹的各种方案。

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要让防空导弹精准命中目标,还需舰载雷达对来袭导弹稳定跟踪。训练中,对空导弹区队反复利用系统虚拟目标,操纵雷达跟踪超音速“导弹”,还设置各种意外情况,让目标变向变速,脱离雷达跟踪,最大限度模拟真实战场环境。经过一番艰难的摸索,雷达战位终于找到了死死“盯”住来袭导弹的“秘籍”。

期待已久的那一天终于来了,官兵们的心情却格外平静。演习当天,听到“发射”命令,李卫华果断按下发射按钮。第一枚防空导弹从发射井内弹射而出,在空中猛然点火;紧接着,第二枚导弹呼啸而出,两枚导弹似升空利刃,直扑目标而去……

“导弹与目标相会!”“目标减速下坠,拦截成功!”消息传来,官兵们纷纷击掌相庆。

每攻克一道难题,战斗力就跃上一个新台阶。演习过后,海口舰官兵总结相关经验,提出了“战争还原法”组训新模式,即针对不同的课题,模拟最真实的战场环境,把各种因素想到,把每个细节研透,并在实际演练中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一套最管用的战法。

遇到难题,他们迎难而上;没有难题,他们就“自找麻烦”,集中组织重难点课题攻关,立足自身装备特点和技术优势,大抓边界条件、极限条件训练,多个实战科目实现重大突破。近年来,海口舰先后形成了3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其中12项被海军推广。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难题面前,海口舰“横刀立马”的本事,靠的不是短程冲刺的“爆发力”,而是日积月累的“持久力”。“大数据时代,数据制胜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趋势。平时必须注重积累数据、研究数据,让数据成为备战打仗的倍增器。”舰长樊继功介绍,他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运用“大数据+舰艇”训练方法,梳理总结训练数据和经验教训,建立“战斗力分析数据库”,不断改进完善计划方案和组训方法。同时,将训练记录电子化,训练统计智能化,训练成效可视化,使每名官兵都能直观掌握训练进程,认清差距、查漏补缺,有力提升了训练效益。

有了科学的数据支撑,海口舰主炮在多国海上演习中打出了对“番茄靶”3发2中的“海口舰精度”。

(责编:张凌博(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