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火箭军某基地推动强军目标在部队落地生根,聚焦新型作战力量建设——

忠诚使命,打造战略拳头(新时代强军战歌·来自一线的报告②)

本报记者  毛  磊  卢晓琳
2018年09月02日04:4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长剑腾空。
  任方正摄

  南国深山、西北戈壁、北疆大漠……硝烟弥漫,长剑倚天。2018夏末秋初,火箭军某基地多个导弹旅奔赴红蓝对抗、实弹发射和联合演训一线,多地域部署转换、高强度训练锻造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的战略拳头,官兵们以矢志精武的战斗热情投身到改革强军实践。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主席视察驻昆明部队,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殷切期望。

  牢记重托砥砺前行,强军号令催人奋进。3年多来,基地官兵牢记习主席嘱托,潜心砺剑,忠诚使命,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制胜之道,部队战斗力稳步提升,铸就了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战略拳头。

  聚焦使命

  夯实思想根基

  初秋时节,南国某城阵雨时来。走进火箭军某基地,记者看到的却是练兵备战的火热景象:基地正在组织为期3天的联合作战集训,他们从海军、空军、战略支援部队和军队院校科研机构邀请来10余名专家教授,轮番讲授联合作战方面的知识,近百名将校军官全程参加。在基地机关内的两个直属团级单位,利用现有地形展开技战术训练,时常有参与战备演练的装备车辆从记者身边飞驰而过……

  基地办公楼前,一面红色的照壁赫然而立,“打造战略拳头”等20个金色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基地政委张有祥介绍,基地从听党指挥、对党忠诚的高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转化为努力打造有效慑敌制敌战略拳头的行动自觉。基地党委划分了6个专题,纳入部队创新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依托旅团“常委讲坛”和营连“士兵讲坛”开展宣讲阐释活动,组织团以上领导干部送学到点位、辅导到营连、讨论到班排,帮助官兵掌握精髓要义、把握实践要求。

  “讲坛从每年3月开始,每月1期,已经成为基地学理论的品牌活动。”基地政治工作部宣传处处长叶晓伟介绍的讲坛就是“云岭砺剑讲坛”,如今基地已经举办了30多期。

  基地政治工作部组织处处长杨堂珍介绍,基地先后确立了近百项重点工作,分层次征求意见建议,研究制定10类152条对策措施,紧贴战斗力建设实际研究攻关36个重难点问题。

  瞄准实战

  加强战斗力建设

  中午时分,刚刚结束午饭的某旅官兵突然接到紧急集合命令,两小时后,全旅官兵按照作战要求准时占领阵地。烈日下,装备展开,长剑挺立,只待指挥员一声令下。记者了解到,这种不打招呼、没有预告的突击拉动,在基地所属部队早已成为习惯。“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覆。只有训练的实战化程度越高,才能离打赢越近。”现场指挥任务的该旅旅长何锋说。

  “基地所属某旅全年累计在外执行任务长达10个月”“基地所属某旅全年累计远程机动里程数达3万公里”……这一组数据折射出基地官兵坚持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的实战状态。基地官兵始终保持“在路上”“在状态”,“要么在基层,要么在去基层的路上”,是基地党委成员的工作状态。“要么在任务现场,要么在去任务现场的路上”,是基地官兵的生活场景。基地参谋部作训处副处长张文明告诉记者:围绕新型作战力量怎么建、怎么用,基地强化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梳理出49个重难点问题,分解到单位、具体到部门、责任到人进行集智攻关。

  基地司令员夏小平介绍,紧扣“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火箭军能打胜仗的核心标准要求,基地研究细化各型号部队作战能力检验评估标准和倒计时计划,分步推进落实帮建新型作战力量143项具体措施。

  子夜时分,云岭腹地,夜黑风寒,数十辆长剑战车隐真示假,左突右防……基地某旅千人百车进驻山岳丛林昼伏夜出,借助夜幕掩护跨区机动、静默待机、启封阵地、升级测试、战斗发射等课目,在复杂陌生环境中多回合实施夜间全流程综合演练,破解夜训夜战难题40多个,战略军种战斗力由白天向夜晚延伸拓展。

  对于火箭军部队来说,专业技术是看家本领,战术基础是能打胜仗能生存的关键所在。近日,基地综合保障团全员全装全要素开赴某山岳丛林地域驻训演练,行进途中挑战不断,官兵们沉着应对,一一见招拆招。“拉得出,攻得上,修得好,送得上,防得住,由平时保障向战时保障转变。”在基地综合保障团政委蔡海看来,紧贴实战,研究实战,已经成为全团官兵的行动自觉。

  强化培养

  淬炼人才方阵

  南国深山,某旅一场无预告战斗发射演练悄然打响,数十个火力单元兵分多路,利用夜色掩护迂回进驻作战阵地,对“敌”重要作战目标进行集火突击。旅指挥所内,旅长向导调组下达课目:“通信网络遭敌瘫痪,各火力单元按时完成战斗发射。”只见屏幕上各火力单元经过短暂调整,又奇迹般断点成线,迅速恢复作战形态。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所有火力单元同时按下发射按钮,一轮饱和火力打击之后,预定目标被彻底摧毁。“多亏了平时各营之间的协同训练,各连之间的互促共进,多亏了最过硬的操作骨干把最好的状态奉献出来。”走下演练场,一位发射营长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推动部队整体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战斗力几何倍增过程中,这些专业骨干、操作班组犹如“裂变”出来的新质力量,通过老带新、一帮一等方式迅速发展壮大,点燃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发动机”。

  走进基地某旅综合训练楼,一间新改造的士官专家工作室正在投入运行。每个工作日,都会有一名全旅某一专业领域的士官骨干细心讲解,数十名班排骨干接受培训。今年初,该旅组织分专业集训,安排高级士官制订训练计划、审定课表教案,并登台授课、担任结业考官。有了这些高级士官的参与,许多营连主官纷纷前来旁听学艺。一大批以中级士官为主的新任班长、专业指挥员崭露头角,百余名初、中级士官骨干与高级士官签订“师徒协议”,确保每一名青年技术骨干身后,都有一位高级士官精准帮带。

  基地之所以人才队伍从未出现断层问题,一茬茬官兵接续奋斗,为单位注入强劲发展动力,就在于发挥士官典型的引领效应,用好高级士官群体淬炼人才方阵。

  “八一勋章”获得者、基地所属某旅一级军士长王忠心,在导弹测控专业一干就是30余年,熟练操作3种型号导弹武器,精通19个导弹测控岗位,执行重大任务28次,写下近20万字导弹专业学习笔记,参与20余本教案和规程的编写。在王忠心和其他7名高级士官的带动下,技术营练兵备战氛围浓厚,专业技术人才留队率始终保持在全旅前列。“让真心带兵育兵、潜心备战打仗的官兵受尊重、受重用,有利于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积聚凭实绩进步、靠素质立身的正能量。”基地作战保障团团长刘波坦言。如今,基地专业技术人才方阵正在迅速崛起,有5人被火箭军评为“导弹专家”,涌现出大批技术尖子、技术骨干,多名士官入选火箭军专业技术士官尖子人才一级库。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02日 06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