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军民融合与人工智能的双重变奏【4】

王龙伟 等
2018年09月15日09:25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原标题:军民融合与人工智能的双重变奏

  ④杨澜为何关注那件灰色T恤

  谁来改变人工智能

  ■解放军报记者 董 强

  那哭泣的场景,深深打动了身为军事记者的我:士兵怀抱着被炸毁、再也无法修复的机器人战友泪流满面。

  人与机器能够产生感情吗?

  比这更令人惶恐的,是阅读《我,半机械人》的时候。有“疯狂教授”之称的英国考文垂大学常务副校长凯文·沃里克教授,早在1988年就曾将芯片植入手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带着芯片行走的人”。尤其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当他在美国纽约握拳的时候,大脑信号通过互联网传到英国,位于英国的那只机械手也随之握拳。

  面对这个活生生的“生化电子人”,除了震撼,更多的恐怕还是困惑。

  当爱情、生活和战争都自动化了,人类该如何自处?智能时代,人类究竟靠什么胜出?于是,“人机共生”的话题,一波热过一波;“终极智能”的话题,催生了并不终极的思考……相比之下,资深传媒人杨澜对那件灰色T恤的关注更显得意味深长。

  杨澜采访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曾担任“谷歌云”首席科学家的李飞飞时,李飞飞那件灰色T恤引来杨澜一番凝视。显然,杨澜关注的是T恤胸前印着的英文:AI改变世界,谁来改变AI。

  是啊,谁来改变AI?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尼克·博斯特罗姆教授,在一份关于全球灾难风险的报告中列举了12种主要风险,认为人工智能比核武器、环境灾难这些问题更加严重。

  在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的当今中国,这同样是一道必须严肃对待的考题。军民融合,就是要逐步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这个“一体化”进程中,有了军民融合思维的人工智能,才不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边界”观念地四处撒野,更不会以“纯科学”的名义损害我们的国家利益。

  在“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构建中,人工智能一系列探索创新,就能不断为传统领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选择。

  2017年9月18日,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在北京开幕。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军民融合局负责人作政策辅导时,科大讯飞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音转文”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而今,AI3.0时代正大踏步走来,是机遇还是危机?

  被誉为“中国声谷”的科大讯飞是否昭示着,如何驾驭人工智能,中国人有自己的选择?中国军队有自己的选择?

(责编:杨曦、仝宗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