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让战场建设跟上备战打仗步伐

2019年02月28日08:42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战场建设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举措,事关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和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在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指导外,还应扭住战场建设的关键环节,多措并举破解难题,让战场建设跟上备战打仗步伐。

  军地统筹,协调推进“共同建”。战场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涉及单位多,单纯依靠军队自身力量难以有效展开并完成,应加强军地统筹、协调推进、合力建设。首先,寓军于民并行建。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战场基础建设问题,及时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城市防空、铁路、公路、机场以及通信网络等战场建设的总需求,将部分战场基础工程设施纳入地方建设规划,以便国家在开发过程中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其次,主动参与嵌入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下,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种力量参与建设,充分发挥地方劳动力多和工程技术能力强的优势,形成强大建设合力,有效克服军队在战场体系化建设中的力量不足和技术难题。再次,动员地方转化建。对可用的民用设施、设备和物资进行征集、转化和利用,可节约资源和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各种项目和资源优势。比如依托地方物流网,建立重型车辆及其车辆驾驶员档案,战时可为战场机动和武器装备器材转运等提供支援保障。

  瞄准关键,软硬结合“重点建”。针对各战略方向战场环境的差异,战场建设应将交通道路、阵地体系等硬件与生活条件、心理调控等软设施结合起来进行建设。首先,着眼作战需求推进硬件建设。基于未来战场实际,紧贴作战需求推进硬件建设。如在阵地工程建设中,不仅要建设直接服务于作战的器材、设备和工程,还应建设能提高官兵士气的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要考虑在战场一线阵地以及后方基地建设官兵换防或轮岗休整、调整的适应环境。其次,加强战场心理环境建设。充分考虑未来战场对抗的复杂性、激烈性,研究参战人员的可能心理状态,注重解决官兵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疏导、心理强化、心理教育等医疗器材和环境建设。再次,注重适应性训练环境建设。在战场二线、三线等地建设适应性训练场,尽可能模拟战场环境,使官兵能从心理和生理上逐步过渡、提前适应真实的战场环境,锻造官兵生理适应性、强化生理忍耐性,从而提高实战中的战斗能力。

  梯次布局,功能配套“系统建”。由于各战略方向面临作战对手的压力不同,应针对不同方向、不同地域,围绕主要作战区域和核心要地,成体系配套进行战场建设。首先,基于重点方向体系建。按照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核心地区后一般地区的顺序,先在各通道和要地内形成体系化战场设施,而后再将各通道和区域连点成片、逐步配套,最终形成覆盖全区域的体系化战场设施。其次,对接作战需求配套建。基于作战需要,优先对战场侦察预警工程、指挥通信工程等重点项目进行建设,而后再展开相关配套工程,为快速形成战场区域内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奠定基础。再次,注重要素衔接关联建。加强纵深梯次的永备工事建设,在重要通道和有利地形上构建多层次既设战斗阵地,形成多种阵地体系,同时,应与后续阵地体系以及侦察体系、保障体系连接,确保作战期间能够互为支撑、相互制约,使未来作战能形成全纵深、全方位的战役战术布势。最后,基于客观环境选择建。预判未来不同任务方向的具体战场方位,对于因复杂环境影响的局部战场,以及对于可能作战的次要方向和区域,有选择地重点建设,一些难度大、周期长、耗资多的项目可后续跟进建。

  管建一体,完善机制“良性建”。有效管理和维护战场建设成果,是加强战场建设的重要环节,应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和管理体系,推进战场建设及战场设施的高效管理。首先,应强化军地联合领导。对各类战场设施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制定包括战场建设动员法、战场建设管理法、战场建设保障法等在内的相关法规制度,使过去条块分割的战场建设,通过法规化的管理,走上科学合理、发展有序、相互配套、良性循环的建设轨道。其次,统一规范数据标准。加快制定战场体系化建设的系列标准,对工程质量要求、管网建设标准、软硬件接口、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统一规范,实现战场建设标准化。再次,完善战场维护保养制度。应加强对已建战场设施的管理力度,定期对各种阵地工事、库所、坑道、防护工程进行巡查和保养,与地方共同推出联合管养的法规制度,确保战场体系化工程设施维护保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要时采取军民共管的措施,保障各战场工程功能和设施的正常运行。(黄宏强 夏东旭 王晓龙)

(责编:刘金波(实习生)、芈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