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小岛的信仰

2019年06月17日08:31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1982年,我在舟山群岛崎岖的山路上乘卡车去新兵连驻地时,听到一阵优美的歌声:“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荒,从来不长一棵树,全是那石头和茅草……”尽管是附近连队战士们用粗糙的嗓子吼出来的,但非常赋有磁性和亲切感。我一下就被吸引了。

  新兵连的第三天晚上,连队开始教歌,文书把《战士第二故乡》的歌名歌词歌谱都抄在黑板上。学着学着,我惊喜地发现这首歌就是那天刚到岛上时听到的旋律!潘班长告诉我,《战士第二故乡》写的是我们附近的东福山岛,曲作者是著名作曲家、原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沈亚威,词作者张焕成是一名连小学都没毕业的战士。

  但我相信,1958年11月从浙江仙居应征入伍来到舟山东福山岛的张焕成,对海岛和部队的感情一定比我深。东福山岛比我所在的岛小得多,上面没有多少老百姓,离公海不远,是东海中的一座孤岛。今天的东福山岛已是著名的旅游佳处,岛上有民宿,吃住行都十分方便。而那时的东福山岛被称为“风的故乡、雨的温床、雾的王国、浪的摇篮”,遍地是石头和茅草,老百姓住的是低矮的石头平房,海军和陆军都有部队在岛上,海军有个观通站,陆军有个守备连。

  1959年上半年,张焕成开始在笔记本上用生疏的文字和符号记录自己守岛的感受。他有不少字不会写,只能向战友们讨教。小岛环境、部队生活、战友情怀等,他觉得太需要记录了。他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一定要战胜困难,不仅要多学些文字,还要写一首赞美部队和驻地的诗。

  从决定写那首小诗开始,张焕成写了改,改了写,直到1962年才算定稿: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荒/从来不长一棵树/全是那石头和茅草/有咱战士在山上/管叫那荒岛变模样/搬走那石头/修起那营房/栽上那松树/放牧着牛羊/啊东福山,你是我们战士的乐园/是我们日夜守卫的地方。张焕成后来说他主要是被连队官兵扎根海岛、艰苦坚守祖国东大门的精神所震撼,就是想把海防一线战士的真实生活和真切心声写出来。他说的是真心话,也确实是直抒胸臆。

  1984年8月,当我离开海岛去军校上学的时候,码头的广播里回响的也是《战士第二故乡》的歌声。在军校,我更多地了解了沈亚威老部长的创作历程,除《战士第二故乡》外,《淮海战役组歌》《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力作轰动乐坛,被音乐界称为聂耳之后的又一座高峰,是“音乐家里的革命家,革命家中的音乐家”。

  1992年底,我到军区机关帮助工作,终于有机会见到沈亚威老部长。一次聚会,得知我在舟山当过兵,沈亚威老部长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舟山他去过不少次,在东福山岛还深入过生活。我问起他创作《战士第二故乡》的事,老部长笑着说,张焕成诗写得不错,很有感情,他当时也被感动了,把诗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老部长还说那个词可不是他改的,是著名词作家向彤改的。

  后来我找到向彤老师。向彤老师说,那是1963年春天,时任前线歌舞团团长的沈亚威带领他们去东福山岛深入生活,为的是创作一台当代守岛官兵题材的节目,参加来年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向彤他们在守备连生活期间,连队副指导员韩光前要求战士们把自己写的心得体会交到连部,用以充实、更换连队黑板报。班长张焕成就把自己修改了3年的小诗交了上去。第二天,张焕成的题为“以岛为家”的诗歌贴在了黑板上。离开连队的时候,沈亚威从黑板上发现了这首小诗,很认真地将其记在记录本上。在登陆艇上,沈亚威同向彤说,张焕成写的那首小诗生动质朴,感情浓郁真挚,让向彤琢磨琢磨,改成一首歌词,最后他来谱曲。

  于是在张焕成原诗的基础上,向彤一是把“啊东福山,你是我们战士的乐园/是我们日夜守卫的地方”,改为“啊祖国,亲爱的祖国/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这儿正是我最愿意守卫的地方”。二是把“以岛为家”升华为战士“第二故乡”,题目也直接改为“战士第二故乡”。从诗与歌的内涵揭示与升华上看,经过向彤老师这么一改,已经是画龙点睛了,主题得到深刻揭示,内涵得到高度升华,情感得到充分展示,重要的是把守岛战士的情感胸怀同祖国的理想联系起来。沈亚威拿到向彤改的词后,在登陆艇上就谱出《战士第二故乡》曲子的初稿,回南京后又进一步推敲和锤炼,使之成为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的演出稿。

  毫无疑义,《战士第二故乡》积极反映了我军官兵热爱祖国和人民、英勇不屈、坚定守岛的乐观向上精神,是一首充满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色彩的好歌。它没有政治化的口号,以小见大,情感真挚。

  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中,《战士第二故乡》作为大型歌舞《东海前哨之歌》中的一首独唱曲,由歌唱家顾松民演唱。歌曲一出,立刻就有专家评说这是一首好歌。

  由于受当时通信条件的限制,对这一切张焕成并不知晓。1963年底,他光荣退伍。1964年又应召随军区原工程兵大队到安徽铜陵参加国防施工。就是在国防施工场地上,张焕成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印成铅字的《战士第二故乡》的词曲,激动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981年,沈亚威在南京准备举办作品专场音乐会。为适应演唱者的音色需要,沈亚威在《战士第二故乡》原曲的后面又增加了“这儿正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的结束句。此后,这首歌的盒带随之发行。《战士第二故乡》便在部队、城乡广泛流传,成为广大官兵以岗为家、保卫边疆、热爱祖国之崇高情感的一种寄托。特别是舟山的守备部队,都把这首歌作为战士的必唱歌曲。我到舟山部队当兵之时,正是《战士第二故乡》风行之时。

  2007年7月,张焕成老人在参加原南京军区后勤部的一次纪念活动时回忆说,1999年12月,在澳门回归大型庆祝活动之后,中央电视台组织大型文艺演出慰问驻澳官兵,《战士第二故乡》的主创人员沈亚威、向彤、顾松民等艺术家也在邀请之列。沈亚威坚决提出张焕成应当参加,认为“这样对部队的教育意义更大一些”。在澳门,当沈亚威和张焕成双手紧握时,两人都非常激动。这对词曲作者,在歌曲公开发表35年后才第一次握手。

  1993年之后,我又见过几次沈亚威老部长。记得最后他已经住院之时,还像第一次见面时叮嘱我一样,说起有时一首歌比一千发炮弹的威力还强的道理。

  离开舟山已经35年了,对于我这个来自海岛的军人来说,《战士第二故乡》令我百唱不厌、百听不厌。有人说自这首歌曲创作以后,“第二故乡”对于军人而言就成了部队驻地的代名词。我没有考证过,但我常想,诗歌、歌曲以及小岛也都是有信念、有信仰的,因为它们饱含坚定、坚强、忠诚,并随着时代的步伐把其强大力量释放出来,激励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保家卫国的军人和那些崇尚报国之人。(柳江南)

(责编:李方园(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