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的笑容,就是最大的肯定”——记即将离场的军运会建设者
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主办地武汉,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是“永动机”,却用坚守和汗水浇灌出35个焕然一新的军运场馆。
大幕即将拉开,精彩即将上演,他们却默默离场。他们就是军运会“建设者”。记者走进场馆与他们面对面。
在熙熙攘攘的洪山广场西北侧,有一处显眼的体育馆。远看上去,金属色的外形颇具未来感。这就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篮球比赛场馆——洪山体育馆。
而在一年前,洪山体育馆还是一座“老掉漆”的旧建筑。
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大型综合性体育馆,自1986年开馆以来,这里的设施设备渐渐老化,部分外部装饰松动脱落,一些看台起皮,几处吊顶渗水……
自从2009年承办男子篮球亚锦赛后,洪山体育馆再也无缘任何国际赛事。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让这座老场馆焕发了新的生机。在武汉军运会35个场馆设施项目中,维修改造项目有17个。老洪山体育馆就是其中一个。
去年3月,中建三局二公司项目负责人陈忠接到了洪山体育馆建设的任务。
“接到任务时,既兴奋又紧张。”陈中说。
今年31岁的陈中看起来比同龄人更成熟。他对武汉这座场馆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在武汉读书时,它就是武汉一个地标。它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如今我和同事参与到场馆重建,有幸见证了它的重生。”陈中说。
洪山体育馆的外立面施工面积约6000平方米,翻新施工难点是在于维持其承重构造。
为攻克难关,陈中和同事通常是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时常坚守到深夜。
建设期间,陈中学习了国内多个甲级体育馆的建设情况以及国际体育场馆的标准规范,从一个体育场馆修建的“门外汉”转变为精通体育馆各项标准的“百科书”。
“有时候实在累得不行,就在办公室休息,穿着工服,一坐下来就能睡着。”陈中说。
在整个建设期,他只请过两天半的假,一次是因为回老家结婚,一次是因为他妻子生病做手术。
根据一级场馆的建设要求,陈中所在的建设团队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采用三维模拟技术,经软件反复计算,决定在吊顶内设置防护后分区施工。
施工时,他们拆一块、装一块。每一步都非常谨慎。
“军运会体育场馆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工期紧,任务重,需要处处用心。”陈中说。
用这种拆建同步的施工工艺,建设者在维持场馆承重的同时,先后完成了场内灯光、看台等部位的改造。
为提高观众观看比赛舒适度,现场8000个看台座椅,前后送样就达8次之多。
“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名观众,感受置身紧张热烈的比赛现场,对这些座椅样品进行盲选,挑选出我们认为最舒适的座椅。”陈中说。
今年5月24日夜间突然暴雨倾盆。整晚,陈中带领项目突击队守在透风漏雨的窗口,防止施工中发生意外。
这不是建设者们第一次守夜。今年1月30日,武汉连降暴雨,地下室雨水倒灌。陈中和同事第一时间冲进地下室紧急排水。
等地下室积水排出后,他们彻夜守在地下室入口,直到雨停。
2018年,洪山体育馆建设者获评“武汉市工人先锋号”,而他们的平均年龄仅30岁。
如今,洪山体育馆换上新衣,主馆内运动地板、电子大屏等按国际标准改造一新。
今年“六一”,军运会建设者的孩子们走进了这座场馆。
“平时时间基本都投入到了工程上,很少有时间能陪孩子。孩子们走进我们建的场馆,看到他们脸上自豪的表情,我觉得这一切都非常值得。”中建三局二公司洪山体育馆项目执行经理汤文龙说。
“当观众兴高采烈看完场馆每一场比赛,他们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支持。”陈中说。(记者 冯国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