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速度与激情”的战争视角

 
2019年09月02日09:39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速度与激情”的战争视角

  ①

  ②

  ③

  规则千万条,实战第一条

  东方刚泛起一丝鱼肚白。偌大的汽车障碍赛场,所有的入口都被醒目的警戒线围了起来。

  还有3个小时开赛。

  西藏军区汽车运输某旅副旅长陈家勇双眉紧锁。他已经摸黑围着场区转了很多圈,但心里还是不托底。和其他所有参赛队员一样,从受领任务到现在,他仍是一头雾水。

  “明确的规则太少了!”受领任务之初,他们只接到一份简短的电话通知。上级机关并没有像往年那样,下发一套详尽的课目设置规范和评分细则。

  5月初,参赛队进驻赛区前的准备阶段,30多名队员要用1台车在2个小时内完成赛前适应。友邻参赛队的一名队员告诉他们:“每人摸一下方向盘,半小时就过去了!想熟悉几十个项目,门都没有。来了就比,比完就走。”

  “没有规则,就是最贴近实战的规则。”话说回来,作为一名老汽车兵,43岁的陈家勇心里非常清楚这次比赛的意义所在——

  去年,陆军组建汽车运输旅(团),为其赋予了新的使命任务和行动样式。这次比赛跳出传统的单课目评比套路,临机设置“多课目连贯、多内容融合、多能力综合”模式,就是为了引导官兵彻底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树立“比为战”的思想观念,全面检验参赛官兵的综合实战能力。

  比武第一天的军事理论考核环节,不少队友掉到了“坑里”。教导员吕卓告诉记者,与以往不同,这次比武的理论赛题大多围绕汽车分队训练和汽车驾修常识、指挥技能等。如果没有扎实的积累,只靠死记硬背,想拿高分并不容易。

  “要丢掉运动员包袱,带着战斗员姿态上阵。”这是几天来参赛队们被“虐”之后的共同感悟。

  在通过组合障碍路段和复杂路段竞赛项目里,有一段让所有参赛队员都头疼的“伤心之地”。

  这里,原本是两个障碍之间的过渡砂土路。在场地适应训练中,参赛车辆经过涉水路后,带出大量泥水,把这段路硬生生浇成了淤陷半米多深的泥泞路段。经过的车辆,但凡档位使用不当或者车速掌控不好,就会被“卡”在这里。

  有的参赛队认为,这段泥泞弯道不属于比赛内容,却大大影响了队员的成绩。他们找到竞赛办公室,建议绕开行驶。结果,建议被驳回,理由是:内容虽在规则外,情况却在实战中。

  这一点,走下赛场的副旅长陈家勇深有同感:“平时多考虑一些意外情况,战时就会增几分胜算的砝码。”

  战场没有标准赛道

  引擎嘶吼,扬起阵阵蓝色烟雾。长距离直线倒车比赛进入倒计时。

  紧盯着后视镜里那条狭窄赛道,中士崔宝瑞猛吐一口气。之前的几项场地驾驶成绩不是很理想,他不得不在这个项目上搏一把。

  结果,车还没倒出多远,他就因车速过快,没来得及摆正方向,连续刮倒了4根杆。被裁判罚时25秒的崔宝瑞跳下车,脸憋得通红。直到晚上,他都一声没吭。

  大家非常体谅崔宝瑞的心情。这次比赛的障碍设置的确非常严苛,以往都是通用标准赛道,现在全不按套路出牌——

  通过错位小巷项目,参赛车辆进入小巷后,左右只余5厘米间隙。队员要在其间完成变向行驶。中士苏珉慷在这个环节被罚时180秒。

  掩体倒车项目,坑深足有4米多,坡度也很大。如果控制不好油门挡位,开进去就爬不出来。好几个参赛队员都在这关折戟……

  起初,大家对竞赛办公室这些“奇葩”的课目设置是持“保留意见”的。一位队员谑称:“这不像是考汽车兵,倒像是培养顶级拉力赛车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个波次折腾下来,队员们开始逐渐琢磨出点道理:战场没有标准赛道。平时练得好不好,要看训练的“含战量”能有多少!

  “另类”的标准,时刻警醒官兵摒弃“唯比赛主义”,刷新他们对军事比赛真正内涵的认知。

  据陆军后勤部领导介绍,为了让汽车运输部队的训考机制更贴近实战、融入实战,他们充分借鉴近年来国际军事比赛经验,在这次竞赛中设置了涵盖军事理论、识图用图、战场救护、车辆维护与保养、运输车和指挥车驾驶等22项内容。比赛内容基本囊括了汽车运输部队官兵平时和战时的必需技能,力求通过问题倒逼、以赛促训的方式,全面提升汽车运输部队各级各类人员的战斗、指挥和专业水平。

  参赛队队员、该旅旅长刘大勇说:“大纲要求,相应时间内完成按图行进5公里以上即可。而这次比武的综合技能环节,要求同样时间内完成按图行进15公里和6个目标点的寻找。功夫不扎实,就没法完成比赛。”

  记者采访中发现,还有一些竞赛项目也是“源于大纲却高于大纲”,难度系数增加不少。

  狭窄地幅快速对接重装备、铁路站台侧面装载、战斗体能、野战抢修……几十项紧扣实战化的比赛内容全方位检验着参赛官兵的战场生存能力。

  上车能驾驶,下车能战斗

  营长周喻佳彻夜未眠。

  比赛结束那天晚上,他的脑海里不停回放参赛画面,琢磨着自己并不如意的表现。

  特别是一想起那场指挥应用考核,他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作为一名指挥员,因为不熟悉作业流程,分析判断“敌”情不准确,导致运力计算分工不合理,他连连失分。

  在考核现场,记者发现,像周喻佳一样遭遇尴尬的营连指挥员,还有不少。

  周喻佳是从汽车分队成长起来的,从排长到营长,压根就没离开过汽车分队。无论修理技术还是驾驶技能,周营长并不比营里的技术骨干差。在这次比赛的场地驾驶项目中,他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过,这次比武中的指挥应用,周喻佳平时积累并不多。虽然赛前集训“突击”了一下,但短时间内学懂弄通难度很大,更别提灵活运用了。

  部队转隶之前,营里主要负责物资运输任务。指挥应用日常也练,但到了营连一级,落实的力度打了折扣。

  “上车能驾驶,下车能战斗。”陆军成立汽车运输旅(团)以后,这是汽车兵的最低标准,也是基本要求。汽车运输部队以往单纯“以运代训”的训练方式落伍了,只有全面拓展融入作战部队行动一体筹划,才能适应新型陆军的发展需求。

  “战”字当头,谁也躲不过去。上士张东驾驶车辆是一把好手。但身形瘦小的他在战斗体能比武环节愁得直冒汗——弹药箱40多斤重,他用尽浑身力气连拖带拽,也没能按时完成负重组合赛,最后被判不合格。

  除了体能和技能,参赛队员的心理素质也受到挑战。“那时心里一直‘突突’的,一时就忘了抢救伤员的先后顺序。”一身战斗装具的中士张林凯,必须在烟幕弹、爆炸声、枪炮声中,连贯完成6种情况下对仿真人的紧急处置才能过关。

  几天的比武竞赛,队员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受着意外情况的“洗礼”。这份“意外”是来自实战和职责使命的深度拷问。

  摔个“跟头”,捡个“明白”。一场比武下来,这支参赛队的队员们有一个同样的感觉:所有竞赛内容串联在一起,就是在完成一项战时运输保障任务。通过比武,队员们淬炼了实战本领,也找到了训练差距。

  记者再次见到营长周喻佳是在高原驻训场。比赛返营第二天,参赛队员就和大部队一起奔赴野外驻训。帐篷里,周喻佳正和几名连长一起研究比赛时的那份作业想定……

  赛场的那段日子注定让他们铭记,因为他们更渴望胜利!

  图片说明:

  图①:陆军首次汽车运输旅(团)比武竞赛现场。

  图②:参赛车辆通过涉水路面。

  图③:战斗体能比武环节,参赛驾驶员拖带弹药箱,完成负重组合赛。

  于正兴、郑强龙摄

(责编:黄子娟、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