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中部战区空军某装训基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池”——

“知乎问答”汇聚“授课靶标”

2021年11月08日09:53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入营一个多月以来,中部战区空军某装训基地学兵三连新兵吴向前感觉,自己的一腔热血逐渐被枯燥严苛的环境冷却。没承想,指导员李瑞在课堂上的三言两语竟让他有了信心,建功军营的激情被再度点燃。

这堂没有精致课件、巧妙设计,更没有网络新鲜事的“朴素”教育课,却牢牢抓住了“网生代”新兵的心。魅力究竟从何而来?“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于形式,有没有解决官兵的思想问题才是关键。”李瑞一语道破。

去年,该基地政治工作处在调研中听取了许多基层官兵的心声。有战士说:“很多授课披着教育的外衣,实则简单搬运网络素材,所讲内容与我们心中所盼所惑南辕北辙。”都说网络对“00后”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为何投其所好反倒适得其反?

有例为证。前段时间,该基地军政教研室教员杨藤以“青春与奋斗”为主题给官兵授课。为走进“网生代”官兵心里,她决定改变授课方式——用网络短视频替代理论灌输;频频引用“拒绝躺平”“抵制丧文化”等互联网热词……至此,她心目中的“好课”初见雏形。

然而,当站上讲台时,现实却给她浇了一盆冷水——“杨教员的课内容丰富,但让人有点眼花缭乱”“故事挺生动,但觉得离自己太远了”……官兵的课堂反馈,让杨藤坐不住了。

课后,杨藤找来10多名官兵座谈。战士李昌俊一针见血地问道:是不是奋斗就一定有收获,如果没有收获该怎么办?

官兵的心里话,引起杨藤的思考:基层官兵大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时髦的网络金句不见得能激起他们心中的涟漪。

“要想让教育的靶标更精准,关键不在课堂形式,而在于对官兵现实关注的回应和反馈,引导官兵把关注的问题和心底的疑惑找出来。”经过复盘,杨藤找准了“病根”,并针对性地开出“药方”。

他们把课前调查和课后讨论摆上重要位置,让政治教员走到官兵中间,在交流中汇集“问题池”,并将能否用创新理论解决官兵困惑作为评判授课效果的重要标尺。同时,创新运用“团队列名教学法”“你讲我导五步法”等教育形式,鼓励官兵站上讲台,畅谈自己的疑惑,勇于提问发问。

一个通过“知乎问答”活动,汇集“问题池”的做法逐渐清晰。班长骨干利用班务会、课后讨论、谈心谈话等时机,收集掌握官兵的现实疑惑和思想疙瘩,汇总后交给连队;指导员汇集问题后,分析梳理,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提炼,半个月至一个月组织一次“知乎问答”。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为什么我们的抗疫成效显著?”学兵五连组织的“知乎问答”会上,主持人、学兵赵学纪接连抛出官兵关注的问题,台下战友热烈讨论并主动作答。

“领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各项防疫措施有序执行”……战友们将问题抽丝剥茧,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堂看似没有教育者的课堂,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受教。

“从收集问题开始,到‘知乎问答’结束,全连官兵提出的问题达到100个。”旁听的指导员张飞虎介绍,他全程详细记录官兵对每个问题的思想反映,那些解答不了或衍生出的新问题,就是自己备课授课的“靶子”。

前不久,学兵七连组织“知乎问答”活动时,官兵们对“青年官兵是否具备战斗精神”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有的认为:要想具备真正的血性胆气,必须要经历枪林弹雨的洗礼;有的反驳:训练中绝不放弃、誓当第一的意志品质就是战斗精神。

为了统一思想,指导员胡亚朋决定讲授一堂思政课。备课讨论中,大家听完战士们原汁原味的疑惑后,明确了“从官兵身边事例找答案”的授课方向。

胡亚朋拿出几张连队参加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的照片,开始了他的授课。“入伍前就学过舞蹈的列兵刘振龙,一个人参演7个节目。为保证及时换场,他把7套演出服都裹在了身上,演完一个节目就脱掉一套。一次排演结束后,我拿起刘振龙的演出服,发现汗水从里浸到外,没有一件是干的……”

“3个月的排演下来,我们既是演员,更是战斗员,虽然与革命先辈的战斗性质不同,但都体现了革命军人不惧挑战、坚决完成任务的战斗精神……”课堂上,官兵们被身边战友的故事深深打动,对战斗精神的理解更为深刻具体,开始注重在日常点滴中严格要求自己。

随着一个个问号被逐一拉直,新兵们在课堂上的获得感越来越强,激发出力争第一、誓拔头筹的训练热情。

(责编:陈羽、唐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