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的“收纳”
米格-23战斗机的“蟹爪”式起落架。
不知从何时起,收纳成为家装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如何在有限空间内收纳更多物品,令许多人着迷。你知道吗?战机也讲究“收纳”。
苏联米格-23战斗机,北约代号“鞭挞者”,是冷战时期苏联设计的一款单发单座可变后掠翼超音速战斗机。在苏-27、米格-29等经典战斗机诞生前,米格-23是苏联防空部队的“得力战将”。该机的最大亮点是采用当时流行的可变后掠翼设计,具备较好的起降与飞行性能,高空飞行速度达2646千米/小时(2.35马赫),低空飞行速度1350千米/小时,有利于实施攻击后脱离、低空突防和高速拦截。
米格-23的另一特色是采用“蟹爪”式起落架。这种起落架由两节“关节”式连接杆组成,放下时呈“外八字”形状。采用这一设计并非是设计师刻意追求与众不同,实在是该机无法使用传统起落架。
一般来说,战斗机的起落架在收起后,通常会置于机身内部,但这种设计在米格-23上行不通。一方面,该机采用上单翼可变后掠翼设计后,机翼下方空间被机翼盒挤占,机身下部空间内也挤满武器附件和设备,无法容下传统起落架。另一方面,相比普通起落架,米格-23的起落架需更大、轮距需更宽,才能支持其在粗糙的野战跑道上起降。
为此,设计师们设计出这种采用横向折叠结构的“蟹爪”式起落架。其展开后的主轮距达3米,能够保证米格-23在降落时的稳定性,折叠后则能“完美”容身于机身狭小空间。
米格-23亮相后,好评如潮。尤其是“蟹爪”式起落架被西方称为“神奇设计”。遗憾的是,该机的实战表现差强人意。其高空高速性能好但稳定性差,低空机动性较低,被击落数量是击落对手数量的几倍。正因如此,在新一代战斗机出现后,米格-23被迅速替代,这种特殊的起落架设计随之淡出人们的视野。(安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