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走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铁路管理处的点号兵们

2022年02月09日09:38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巡道途中。牛煜峰摄

出 发

路的尽头,是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起点和未来

零星火花沿着引线一路上行,晨光微曦,新年的鞭炮声在寂静的小院中响起。

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爆竹声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铁路管理处四级军士长程双银踏上了巡逻之路。

像以往一样,一人,一锹,一背包。远方,高耸的发射塔架,在他的视野中渐渐清晰。

程双银第一次来到这里,是在2008年的秋天。他被告知要去的地方,是“西北的小上海”。“‘小上海’?那该是个很繁华的地方吧。”程双银之前从来没有去过上海,这句话让他对自己未来的军旅生涯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在祁连山脚下的一个小镇,程双银跟着新战友们一起坐上了开往“东风航天城”的绿色军列。列车一路开进巴丹吉林沙漠深处,与世隔绝的荒凉感扑面而来,程双银的心也越来越凉。透过车窗向外望去,沙漠无边无际。

铁路边,程双银看到了一位穿着荧光色马甲的军人,背着背包扛着锹,一身疲惫,一脸尘土。在列车经过的瞬间,那名军人立正、敬礼,静默成了一幅画。

那时候,程双银没有想到,在此后的军旅生涯中,他也会以这样的形象,成了别人眼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新兵连分配前夜,新兵们大都辗转反侧。“那时候我们都怕被分到点号。”程双银说。在老兵们嘴里,“点号”是一个缺水、缺物资、没有信号,特别特别苦的地方。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兵,大家都希望离发射场、离火箭近一些。

来到点号最初的日子里,程双银甚至打过“退堂鼓”。新兵时,为了多腾出点时间叠被子,他早上4点多起床,把被子抱到走廊里叠。

沙漠的凌晨,天气格外寒冷。有一天黎明前,程双银在走廊里叠被子时睡着了,又被冻醒了。他蹲在墙角,看着眼前这床被子,叹了口气。这里和他想象中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完全不同,“当时突然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又过了一段日子,连队第一次组织新兵们给家里写信。对于程双银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在这里,他第一次发现,邮票上居然绘着火箭腾飞的壮观场面。

起初,他以为自己可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当他拿起笔,心里想说的话瞬间倾泻而出。他的新奇与快乐,他的迷茫与痛苦,最终被写在了稿纸上。盖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邮戳,这封写满了新兵心事的信,一路飞回他1000公里外的家乡。

后来,程双银才知道,这封带着航天印记的信,被母亲得意地展示给亲戚朋友们。母亲还专门腾出来一个抽屉,妥善保管他的每一封来信……

随着回信抵达点号的,还有母亲亲手纳的布鞋。穿着这双凉快又舒适的布鞋,程双银第一次观看了卫星发射。火箭腾飞时的那种激动、兴奋、自豪,他至今难忘。

“是什么支撑我走到今天?我想,是一个对未来的期待吧。”程双银说。再后来,母亲抽屉里收纳的,除了他的来信,还有一张张喜报与奖状。他就像一株坚韧的红柳,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扎下根来,正如许许多多他的前辈所做出的选择。

在点号的生活,几乎一日重复一日,有的人看不到未来。但程双银说自己是可以看到未来的。“路的尽头,是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起点和未来。”

走在铁道上,程双银抬眼望去。他说,他恍惚看到,这条寂寞的铁路一路延伸到了天空之上。

交 会

一句句“平安”在铁路沿线各点号之间传递

当程双银走在巡逻路上的时候,四级军士长厍转强刚刚与另一个点号出来巡逻的战友交接完号牌。与号牌一起塞到战友手里的,还有一个洗净的苹果——那是年前家人特地寄过来的。

此刻,在千里之外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厍转强的老家中,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团圆之乐。红彤彤的苹果堆满了果盘。

厍转强的家乡,被称为“中国苹果之乡”。每年苹果上市,家人会给他寄一些苹果。吃着苹果,厍转强总能想起家乡和亲人。

巡逻铁路时,厍转强其实并不孤独。这些点号兵们都走在自己的铁路管段上,但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他们与别的战友产生交会。

每个点号兵巡逻时手中都有一块号牌,往南走到头,和下一个点号的战友交换号牌,往北走到头,和上一个点号的战友交换号牌。巡逻铁路时,几乎是他们少有的能和其他点号的战友们交流的时候。有时候,他们也会聊一聊彼此的生活,分享一下家乡的特产。最重要的是,说一句“一切正常”。

对厍转强来说,再也没有哪句话能比“正常”和“平安”更令他安心和宽慰了。

每次执行大项任务,各个点号的官兵们都会分散到铁路沿线。当列车平稳通过一个点号时,负责警戒的哨兵就会向下一站打电话:“没事,安全通过了。”无论是打出还是接到这个电话,厍转强都会感到格外安心。

一句句“平安”在铁路沿线各点号之间传递,看似平常,却情深意长。

每当搭载着卫星与火箭的列车驶来,虽然不知道列车运送的是什么,厍转强都会格外认真。他知道,不久以后,天空中又会多出一颗闪亮的“中国星”。

站在浩瀚的星空之下,人们通常会感觉自身格外渺小。走在巡逻的路上,厍转强时常会产生一种“仰观宇宙之大”的开阔感。戈壁深夜,望着漫天繁星,厍转强心里也会想,或许在某个瞬间,他也和其中一颗“星星”擦肩而过。

这条路,走得越久,厍转强越感觉前辈们的不易。触摸着冰冷的铁轨,厍转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前辈们的热血和奋斗。他不禁想,60多年前,那群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的前辈们,是以多么大的决心、多么坚强的意志和多么坚定的信仰,才能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开辟出这样一条铁路啊!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抗美援朝战场上,几支志愿军部队突然在西方“情报网”中神秘地消失了。不知道自己去干什么,不能告诉家人去向何方……1958年2月,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铁道兵第10师征尘未洗,便又挺进茫茫戈壁,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修建清绿铁路——开辟中国人的“两弹一星”追梦之路。

厍转强还记得,他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史馆里看到过一幅照片,狂沙之中,一名巡道工牢牢抱在电线杆上,抵御着风沙。后来,他自己在巡道途中遇到突发的沙尘暴,第一反应也是将自己用背包绳绑在电线杆上。等这阵风过去,厍转强又会拿起铁锹,将吹进铁轨的沙子一锹一锹清出去。在这条铁路修建成功后的岁月中,每一次任务,点号兵们都确保了这条铁路顺畅安全。

厍转强喜欢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那个悲情而又浪漫的“流浪地球”计划——人类分五步逃亡,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2500年时间,100代人。纵然,在自然与宇宙面前,人类个体的生命如冬麦般脆弱,但代际的力量却把时间转化为了可能性。一代人继承一代人的意志,一代人延续一代人的梦想,正是这种“愚公移山”般的执着让人类变得无比强大。中国人的航天梦,也是在一代代人的传承奋斗中,变成现实。

2021年底,酒额铁路酒泉至东风航天城段通车,标志着航天铁路运输迎来新发展,也意味着服役63年、为共和国航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这条铁路正式退役。

虽然有些不舍,但厍转强知道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未来,会有更先进的运输方式代替现在的运输方式,会有更加年轻力壮的新兵代替他们这群老兵,或许还会有更加高科技的发射场代替现在的发射场……他能做的,只有立足当下,走好每一步。

厍转强突然想起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看到的那首诗:“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他想,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他都愿意成为一份“好的燃料”。

归 程

只要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平凡的岗位也能取得非凡的成绩

黄昏时分,列兵李顺踏上了返回营区的路程。

今年,是李顺第二次在部队度过春节。

来部队之前,李顺过年时最经常的娱乐活动就是“刷”手机。对他来说,春节似乎与其他的日子区别不大。来到部队以后,李顺才发现,原来部队过春节还有另外一种“过法”。

去年春节,李顺加入了点号的锣鼓队。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大鼓,过年前将近大半个月的课余时间几乎全用于练习擂鼓。

冬日午后,大漠孤烟,在点号的院子里擂起大鼓,院子的围墙都仿佛消失不见。每当用力挥动鼓槌,许多人的鼓点一齐落下,厚重的鼓声与心跳节奏同频共振,李顺总能感受到一种力量在积蓄。汗水顺着脸颊滑进嘴里,热气在战友们之间凝聚,手臂有些酸软,挥下去时却愈发用力。那是新兵难得体会到的味道——是豪放,是畅快,是阳刚。

李顺大学学的专业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后在地铁公司实习,成了一名地铁司机。那时候,他驾驶着列车行驶在地铁4号线,穿过繁华的市中心。如许多同龄人一样,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喜不喜欢这份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顺看到了征兵宣传,他一时“头脑发热”,便报了名。从繁华都市来到荒凉戈壁,最后一站坐的是由一名肩上挂着好几个“拐”的老班长开的军列。带队干部给他介绍说,开军列的人名叫张会道,是一名一级军士长。

一级军士长意味着什么?那时候的李顺并不了解。

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兵,李顺没想到,他做的还是车务,主要负责接发列车、扳道作业等任务。

去年的一次任务中,李顺有幸跟张会道坐在一起吃了顿“碰饭”。终于见到了这个班长们口中“神仙”一般的人物,李顺有些激动。

张会道这个名字,听起来应该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其实他并不善言辞。“会道”在他身上体现更多的,是对这条铁路的熟悉。担任火车司机近30年来,张会道先后圆满完成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二号等大型航天试验专列运输任务。这里的每一处道口,每一个路段,每一节轨道,他都了然于心。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担任火车司机,任务有多艰巨,就有多光荣。曾经有位专家感叹说:“你们用最简陋的铁路运送最尖端的设备,帮助科技人员把火箭、飞船都送上了天,真不简单!”先不论在沙漠中行车的风险,运送航天设备更是需要小心谨慎,可能一次稍微剧烈的紧急制动,就可能会造成设备零件的偏差。

望着张会道,李顺的心中突然产生一个念头:“我的未来能不能像他一样呢?”

后来,李顺还特地回看了央视军事频道播出的《张会道:我在酒泉开军列》。在张会道身上,李顺突然意识到,在“东风航天城”这个梦想之城,只要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平凡的岗位也能取得非凡的成绩。即使是一名看似微不足道的列车司机,也能有所作为。

在李顺看来,他目前最幸运的事,就是参与到了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运输任务中。

李顺清晰地记得,那时候的他就站在铁路的岔道口,当看到装载着带有“中国载人航天”字样火箭的列车从他面前平稳经过时,那种自豪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列车轰隆隆向前,惊鸿一瞥间,李顺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偶像”张会道。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个中国航天事业的梦想舞台,李顺终于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新年的第一个清晨,李顺听到隔壁床的老兵起得格外早。不多时,鞭炮就在院子中响起。“有这么种说法,起得越早,新年越好。” 李顺也很认同。

每年新春,当新年的第一趟列车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站开来,伴随着列车的鸣笛传来,官兵们都会挂上一串鞭炮。

第一串鞭炮迎接新年,第二串鞭炮祝福平安。“新的一年,我们希望每一辆列车都能平稳运行。” 李顺说,“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心愿。”(贺逸舒、郑伟杰)

(责编:陈羽、唐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