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部——
强军梦想引领胜战航程
歼-20起飞。(资料图片)杨盼摄
初春北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破晓时分,暖阳把一道道金光铺洒在白山黑水间。空军某场站内一派繁忙,一场合同战术演练即将展开。
飞行员张金龙整装待发。远处,营区的喇叭响起,一首歌曲澎湃激昂:“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
此时此刻,张金龙的思绪,被歌声拉回到10年前的那个春天。
2013年3月,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把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明确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号角声声,响彻三军。正是那一年,张金龙作为军校飞行学员,第一次登上初教机翱翔蓝天。那时,歼-20试飞的消息在网络上热传。听着耳边的《强军战歌》,看着新型战机图片,张金龙热血澎湃。从小向往蓝天的他,“始终在想象能执飞最新型国产战机的情景”。
10年后的今天,梦想变成现实。如今,坐在歼-20驾驶舱内,聆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张金龙自豪地说:“听,这就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声音。”
时间,承载着目标,被赋予了“加速度”。10年间,张金龙从一名军校飞行学员,成长为驾驶新型国产战机的飞行员。张金龙改装新一代战机的用时比以往大大减少。
“这样的成长速度,以往不敢想象。”大队长高中强说,对这10年,大队官兵跟张金龙有着同样的感受,“因为承载着明确的目标,时间的刻度变得不一样了”。
——现在,按战斗起飞标准加足航油,只够飞以前一半左右的时间。飞行员常态进行极限飞行训练,有时候一个架次需要多次加力。
——现在,一次任务的航时、航程,抵得上以前半个月的训练量。一次跨区转场任务,飞行员孙行与战友从下半夜开始机动,跨越数个省(市)、多个海空域,连续在陌生机场起降。
强军目标催人奋进,强军梦想引领胜战航程。3000多个日夜的拼搏奋进,镌刻了这样一串强军印迹——
部队史馆里的一座沙盘中,插满了小旗,标记着这支部队自组建以来执行过任务的地域。以前,半年、一年插上一面小旗;如今,有时一个月就要插上好几面小旗。近年来,他们连续为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整建制跨区机动,执行远海警巡任务,完成高原实弹打靶……航迹遍布全国各地,飞到了以前很少飞到的地方。
10年间,强军目标更新着备战打仗理念,改变着训练模式,也重塑着训练场上的每一名官兵。
“向外看,因为敌人在外面!”这是飞行员么志强执飞之初,教官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因此,么志强养成了将目光投向机舱外的飞行习惯。
如今,将目光收回,紧盯机载设备,决胜于视距之外成为么志强的作战信条。
么志强的目光,收回到了机舱之内,而他的思想,投向了更远的远方……
在多项比武竞赛中屡屡夺魁,么志强和战友们成为其他航空兵部队争相学习研究的对象。么志强和战友们主动和兄弟部队战友分享战术理念,还把他们精研的战法招数倾囊相授。
“成就对手的同时,也将成就更强大的自己。”么志强说。
“强军目标,让每名军人都重新审视自己的战位,重新标定自己的战场‘取景框’。”一名指挥员说,“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强军目标引领新时代军人不断刷新‘战位观’。”
击落“敌机”数量,不再是胜负成败的唯一标准。一次演习中,一边是在远距离挑衅的“敌机”,另一边是伺机突防的“敌机”编队。飞行员陈锡君和战友没有贪一时之功,而是着眼战场全局,果断调转机头,追踪拦截“敌”突防突击编队,成功阻击对手,赢得战场主动权。
“如果当时贪图击落‘敌机’之功,短时看能再添个人战绩,却可能输掉整场战斗。”陈锡君说,过去飞行员习惯从个体角度思考空战,如今把自己摆进体系练兵、联合制胜的“大棋局”,不仅临机处置应对更加敏锐,而且对作战背景、任务意图也有了更为系统深刻的认识。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标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高中强说,目标引领方向,坐在新型战机的驾驶舱内,我们更感到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
从传统空战到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作战,从单机种技战术对抗到融入体系作战能力训练,该部官兵的目光不断延伸。前不久,他们主动走进导弹、雷达、通信等兄弟部队,了解他们的装备性能和作战思路。在与兄弟部队的对抗演练中,他们不断突破常规的训练模式,从系统集成、体系融合及未来作战更广阔的角度审视,深研克敌制胜之道。
暮色苍茫,落日熔金。当张金龙驾机归航,缓缓滑向停机坪时,远处已是灯火阑珊。
记者翻看训练日志发现,此次合同战术演练带动了10余支作战力量共同参训。
“像这样的演练,过去只有在大项任务中才赶得上。”高中强说,如今得益于体系训练的新机制、新模式,飞行员可以更早地向战而飞、乘风砺翅。
结束训练,返营途中,飞行员们又唱起《强军战歌》,激昂的旋律催人奋进:“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康子湛 刘汉宝 王学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