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消费帮扶:子弟兵助力乡村振兴

——推荐军队系统4个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2023年06月10日08:30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向各地区、各部门推介2022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

消费帮扶作为带动农村人口增收、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系统引发高度关注、广泛参与。

在116个优秀典型案例中,军队系统4个案例榜上有名。典型案例中的部队立足单位自身实际、驻地产业形态,积极探索消费帮扶的创新模式,既满足部队的物资采购需求,也通过消费帮扶进一步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取得军地双赢的良好效果。

——编 者

陆军某基地协同驻训部队扩大帮扶覆盖面——

“基地+”三方协议利军利民

■陈 剑 冉东升

初夏时节,云南一座农业种植基地大棚里,瓜果蔬菜长势喜人。这些果蔬成熟后,大部分将送上驻训官兵的餐桌。

这条销路的“打开”,得益于陆军某基地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创新打造“基地+”三方协议帮扶模式。

“我们基地积极协调驻训部队采购周边农户的农副产品,既能满足驻训部队的食品物资需求,又能提高当地农户的农产品销量。”基地领导介绍,每年驻训官兵的农副产品需求量较大。为响应党和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基地在上级机关指导帮带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驻训部队、驻地政府签订三方合作协议,由地方成立农投公司,根据演训季节特点,在散户供应的基础上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养殖,打通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官兵餐桌的供应渠道。

“感谢部队消费帮扶,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几天前,笔者跟随基地领导走访驻地部分农户,养殖户孙水才言语间充满感激之情。

去年,孙水才喂养的数十头羊到了出栏季节,但由于运输成本较高,销路不畅。基地领导得知后,主动联系驻训部队,购买了孙水才的食用羊。

“基地+”三方协议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基地还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地方政府联系企业,定点向扶持对象采购蔬菜、水果、肉类等农副产品,统计各类合作社规模信息,建立稳定顺畅的采购渠道。在部队帮扶下,相关企业在当地建厂,将收购的菌菇、鸡蛋、蔬菜、水果、肉类等进行加工,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农民就业。

“现在我们在家就能销售,出门就能上班。”当地农户陈伍金说,自从部队开展消费帮扶以来,自己依靠规模种植瓜果蔬菜,收入增加不少,还通过部队搭建的就业平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技术工作。

基地的帮扶规划图显示,他们下一步的举措是依托“三互”平台,建立捆绑融合帮扶、党建文化帮扶、医疗支援帮扶、产业发展帮扶、助学圆梦帮扶等多项机制,以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基地已协同驻训演习单位,将帮扶地区辐射到3省7州(市),在扩大帮扶规模的同时,积极为帮扶地区打造对外宣介窗口和特色名片。

南部战区海军编制消费帮扶采购参考目录——

远洋舰艇喜见“家乡味道”

■江 斌 李 槟

2022年1月15日,海军第40批护航编队从某军港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舰艇上装载的海南昌江毛豆等一大批来自帮扶地区的农副产品,成为官兵远海伙食供应保障食材。这是南部战区海军“消费帮扶产品进军营”的一个缩影。

为助力乡村振兴,南部战区海军充分发挥“战舰与城市”特色双拥优势,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帮助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打开销路、走进军营。

“进军营,首先要铺好‘路’、架好‘桥’。”南部战区海军党委指导所属部队积极疏通产品直达军营、快速高效的“绿色通道”。

他们将攀枝花、广元、铜陵等舰艇命名城市所辖7个脱贫县的40多种农副产品,纳入第3批《消费帮扶农副产品参考目录》,细化制定4类13项贯彻落实措施,联合采购供应部门、帮扶单位和乡村振兴职能部门共同研究确定采购品种,逐步形成清单化、精准化、长期化采供模式,让物美价廉、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融入供应链条、走进部队食堂、带进远海大洋,形成消费帮扶与双拥工作“两促进”,政治、经济、军事效益“三联动”的良好局面。

“每当出海执行任务的时候,吃到舰上采购的家乡特产,就感到特别亲切。”海军长沙舰副对海长郎富涛介绍,在远海训练出发前,编队对口采购刺梨汁、三黄鸡、辣椒酱等物资,既助推脱贫地区群众增产创收,又丰富了官兵伙食。

南部战区海军依托区域物资筹措保障基地,组织副食品集中采购招标,提供专项帮扶;开通驻湛江部队副食品供应保障平台,设置帮扶专区,依托“蓝海”等特色军营超市、水兵餐厅、家属区便利店等设立70余个农副产品销售专区专柜,助力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畅销军营。

除了让老乡们的农副产品走进军营,南部战区海军还想方设法进一步拓展优质农副产品的销路。

海南省保亭县什龙村在某部技术支持下,建起了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先后有多家电商平台入驻,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拓展,村民收入稳步增加。

“这几年,部队不仅帮村里建起了养殖场,还帮我们找销路,我现在每年能收入五六万元。”某部结对帮扶村村民杜亚泽深有感触地说。

空军某基地助力地方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

为乡亲们建起致富“绿洲”

■姚春明 吕 游

6月初,位于祖国西北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家市场,一天天热闹起来。

一大早,准备采购新鲜食材的空军某基地官兵和家属来到市场,附近村民拉着一车车自产的新鲜果蔬、牛羊肉等,鱼贯而入农产品销售大厅。“这里摊位免租、销路畅通,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愿意来这里卖东西。”村民张红举一边忙碌,一边向我们介绍。

近年来,空军某基地党委将消费帮扶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每年动态修订帮扶计划、调整帮扶项目、检验帮扶成效,所属各部队发挥自身优势、统筹资金项目、分门别类抓好落实。

基地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先后16场次召开军地座谈会,摸清当地群众发展缺什么、致富靠什么。基地帮扶日志显示,逐级挂钩帮扶机制清晰明了、帮扶项目精准明确。因地制宜种植草莓、枸杞,建设甜杏采摘园,发展民族特色乡村旅游……每一个项目都积极主动回应地方政府所需、当地群众所盼。享受帮扶便利的牧民巴特尔感叹:“流动了一辈子,如今靠着部队帮助,有了一个固定的家,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基地着眼长远,以43份供应保障协议,推动消费帮扶制度化:实行带教制度提高质量,协调地方农牧专家、部队专业能手深入田间地头、养殖棚区,耐心指导、全程带教;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建立自主消费帮扶模式机制,加大从农户菜园到官兵餐桌的供应力度;邀请专业机构指导村民开设电商网店、开展直播带货。当地群众纷纷表示:“部队既帮助发展产业,又助力拓宽销路,在我们身边建起了致富‘绿洲’。”

接续帮扶让乡村生产工具“换装”、村民生活“变样”。基地协助当地打造驼奶制品、苁蓉、枸杞、金塔西瓜等10余个特色品牌,其中“杞航枸杞”“年公西瓜”等5个产品,入选省级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目录。

令人欣喜的是,地方政府成为部队建设发展的坚强后盾,受到帮扶、富裕起来的牧民争当“拥军模范”,积极为部队驻训提供帮助。3月底,某地接到部队需勘察演训目标布设点位的通知后,立即派熟悉地形的牧民协助选取位置,最大限度满足部队训练所需。

武警四川总队助力帮扶村推出定制化产品——

“梭梭拉打”已成响亮品牌

■任 岗 洪福乐

“美味!”在四川省成都市一家主打兔肉食品的餐馆里,食客络绎不绝,大家纷纷点赞菜品质量。餐桌上鲜美的兔肉,来自4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昭觉县梭梭拉打村。

“我们的兔肉和其他农产品能走出大凉山,走上城市餐桌,离不开武警四川总队的帮扶。”一位村民说。

帮扶的38个少数民族村寨全部如期脱贫摘帽后,武警四川总队为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责任上肩、措施落地,探索形成成熟的消费帮扶模式,进一步推动产业稳固发展、群众增收致富。

该总队党委借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的东风,以武警部队创新“跨区协作—共同帮扶”模式为载体,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注册“梭梭拉打”商标,打造“梭梭兔”“乌金猪”“小酿蜜”等特色品牌,同时与东部地区兄弟单位联手引入知名网站、大型企业和社会团体,签订规模化定制化产品采购订单。

他们还积极推动帮扶村产品入驻国家“832平台”,上线银行、电信等大型国企网上积分商城,并向地方共建单位推荐采购帮扶村农特产品。去年,该总队援建的梭梭拉打村实现户均产业净增收9000余元。

在该总队各个基层单位,一场场“帮扶产品进军营”活动吸引不少官兵前往采购。该总队宜宾支队某中队战士贝佳杰购买了黑猪肉、羊肚菌和蜂蜜等特色产品寄回家中。他说:“这些商品质量好、价格优,而且还能间接帮到村民们,非常好。”

为扶持帮扶村企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同时让优质农产品惠及更多官兵及家庭,该总队积极开展“帮扶产品进军营”、实地展销等活动。他们还积极延伸网络渠道,开通“梭梭拉打网上微店”,发展网络消费帮扶新业态,扩大品牌效应。

在此基础上,该总队每年开展消费帮扶专项行动。按照“需求侧供应、差异化采购、指标式分配”原则,年初依据部队实力制订计划、纳入预算、划拨任务,区分时令季节、产品种类、运输条件等,定期分批、定量按需送往部队,既让官兵享受优质农产品,也兜住防范返贫的底线。

夏季到来,山青水绿花开。梭梭拉打村村头大棚里,各类果蔬相继成熟挂果,山泉水厂的机器设备隆隆作响,文化广场上带货的直播间里气氛热烈,升腾着奔向美好生活的勃勃生机。

(责编:刘圆圆、王欲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