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卫队扩充导弹库存

日本自卫队测试新的导弹发射装置。
据日本媒体报道,随着2025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的临近,日本自卫队正通过多种途径加速扩充导弹库存,其中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即将开始交付部署。
反舰导弹进入交付期
报道称,日本三菱重工公司将按计划向日本自卫队交付首批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相较于2012年推出的射程仅200千米的原始型号,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进行多项技术升级:射程提升至900千米,使日本自卫队能够在更远距离对海上目标发起攻击,初步具备所谓的“防区外打击能力”;采用折叠式弹翼和X型尾翼等设计,降低了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增强了突防能力;装备数据链系统,导弹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实时接收最新目标信息,进一步提升打击精度。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具备“一弹多用”功能,可对航母、驱逐舰等大型水面舰艇构成威胁,还能通过更换导引头模块,对港口、机场等陆上固定目标实施打击。
根据日本自卫队计划,自2025财年起,将陆续接收并部署超过1000枚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目前具体部署方案尚未公布,但日本防卫省曾提及,西南诸岛和九州地区将是主要部署区域。鉴于日本自卫队此前已在冲绳本岛、石垣岛、宫古岛和奄美大岛等地部署原始型号的12式反舰导弹,改进型导弹极有可能率先对这些地区的原始型号进行替换。
除国产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外,日本从美国采购的首批“战斧”巡航导弹也将进行交付。2024年,日美两国签订总计400枚美制“战斧”巡航导弹的采购合同,其中首批为老版本型号,计划于2025财年交付。日本原本计划采购的全部为最新型“战斧”BlockⅤ型巡航导弹。但在2023年10月,为提前至2025财年开始接收,日方将部分订单更改为老版本型号BlockⅣ型。在部署规划上,日本计划对海上自卫队现有8艘“宙斯盾”驱逐舰进行适配性改造,使其成为“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2024年日本防卫预算中,已包含将“战斧”巡航导弹整合进舰载垂直发射系统的改造经费。射程超过1000千米的“战斧”巡航导弹与具备较强机动性能的驱逐舰相结合,将提升日本的远程打击能力。
此外,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日前宣布,美国国务院已批准向日本出售150枚“标准”-6BlockⅠ导弹,合同金额达9亿美元。此次军售涵盖车辆发射系统装运箱、零部件与支持设备,以及测试与搬运设备等。未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可将该导弹部署在装备“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上。
构建多层次威慑体系
随着多型导弹即将批量交付,日本的弹药库升级计划也受到关注。日本将在2035年前新建130座大型弹药库,首批弹药库已经动工。在西南方向的弹药库建设规划中,明确将在冲绳地区新建5座,在鹿儿岛新建3座,其中很可能包含用于存放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的仓库。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加紧提升反舰导弹库存,目的是“以攻代守”,试图通过增强远程打击能力,构建起多层次威慑体系,其战略意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日本企图尽快形成能够对大洋通道进行钳制的作战能力。一枚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反舰导弹,可以对造价高昂的军舰造成较大损伤,从而具备“不对称作战”优势。
其二,日本渴望尽快形成自主战略打击能力。日本采购“战斧”等美制导弹,但日本舆论普遍认为“战斧”只是一个过渡性选择,发展高性能的国产导弹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日本将12式反舰导弹的升级改造视为中远程巡航导弹国产化的技术孵化试验项目。目前,新型陆基反舰导弹正处于第二阶段的增程改进中,海基和空基版本也在同步开发。未来,日本意图凭借国产导弹打造所谓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在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助力下,日本在关键海域的反舰打击和威慑能力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提升。然而,反舰武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较强的情报和侦察能力作为支撑。目前,日本的太空侦察和情报收集能力相对有限。在此背景下,日本极有可能进一步强化与美军的情报共享,并寻求美国在情报收集、警戒监视、目标锁定、中继制导和战斗训练等多方面支持。随着日本自卫队“统合作战司令部”与驻日美军联合司令部的协同运作,日本正在构建的西南方向反舰导弹系统也将被纳入美军作战值班体系,其预警系统和作战“开关”实际掌握在美军手中。日本在2025财年大量增加导弹库存,已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相关动向值得国际社会关注和警惕。(子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