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車駕駛模擬訓練,5分鐘內,教員段相華接連6次發現、糾正學兵操作問題﹔坦克連續通過限制路和障礙物示范教學,50多歲的高級講師鄭雲峰駕駛戰車動作干淨利落、一氣呵成……8月中旬,蘭州軍區某訓練基地組織教學能力綜合考評,全體教學人員同場競技、各顯其能。
“練兵先強‘武教頭’,要培育能打仗的學兵,先培養高素質的教員。”該基地領導介紹說,近年來,隨著實戰化訓練不斷深入,部隊對學兵的培養質量要求也“水漲船高”,為此,他們組織此次考評,以交流展示教學改革發展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
能否運用文化元素、生活元素、時尚元素等新元素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是此次教學能力考評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考評現場,原本單調、枯燥的坦克駕駛訓練令人耳目一新:教員楊安勤將前進、后退、轉向等坦克機動動作串編在一起,並用旗語指揮訓練,數輛坦克擺起了整齊的“坦克-style”,學兵們練得不亦樂乎……
一名學兵說,此前,基地專門出台了《運用新元素增強教學效果的意見》,促使教員不斷改進創新教學方法,讓深奧的專業課變得更加通俗生動,也更加容易理解消化。
教員李在光講授坦克維修課,特意將地點選在了流媒體教室。上課前,他調試好“課堂錄播系統”,隨后,授課過程在局域網上同步直播。“基地教學資源緊缺,借助信息化手段可提升教學效率。”李在光介紹說,課后,學兵們還可以在網上隨時點播學習這堂課。
據了解,隨著基層部隊兵種專業培訓需求增大,該基地培訓學兵的人數逐年增加。為提高教學質量,他們先后將“課堂錄播系統”“裝甲車集團化模擬訓練系統”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
考評中,許多教員接受評審不只是一個專業、一堂課。講師介文華剛講完通信專業課程,接著又講起了評審組指定的電工專業課,結果,兩堂課都得到了評審人員的好評。介文華說,隨著部隊信息化新裝備不斷列裝,新的專業課程也不斷增加,學兵錘煉打仗本領需要“一專多能”,教員提高教學能力同樣需要由單專業向多專業拓展。
“隻有高素質的教員才有資格登台授課。”一名評審組專家介紹,此次考評在同一專業內實行“一課多人備、多人講、多教案”,將對所有受考人員進行教學能力評級。該基地黨委作出規定,能力評級墊底的教員不能繼續教學,並且當年不得晉升技術職務。
教員素質高,學兵本領強。在總部教學質量評估中,該基地被評為全優。基層部隊反映,近年來該基地畢業學兵的基本功更扎實,技能更全面,在實戰化演訓活動中表現突出。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