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參謀在部隊作戰訓練中肩負著重要職責和使命。參謀干事情的多與少、素質的強與弱,直接決定著司令機關組織指揮效能的高與低。
打贏未來戰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高參”?想必每名官兵都能說上幾條。曾任德軍總參謀長的施利芬,留給總參謀部的遺訓是“多干事,少表現”。有位軍事家對這六個字推崇備至,認為“應把它刻在每個總參謀部的門口,不僅刻在門上,還應刻到總參謀部工作人員的心中”。“多干事,少表現”,言簡意賅,發人深省。
多干事,是由參謀隊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的。參謀在部隊作戰訓練中肩負著重要職責和使命。參謀干事情的多與少、素質的強與弱,直接決定著司令機關組織指揮效能的高與低。葉劍英元帥曾經深有體會地說:“對首長的指示,千方百計地設法去完成,不怕困難,不怕碰釘子﹔即使首長沒有批示,隻要是職責范圍以內的,對部隊的建設、訓練、作戰有利的工作,就積極主動地去做,並及時報告首長。堅決反對那種不推不動,推一下動一動的不良作風。”
怕干事、不干事的“懶漢”固然不好,愛表現、好虛名的“作秀”也是一種壞作風。比如,有的琢磨人多琢磨事少,說話辦事不是實事求是,而是“猜測”首長意圖,“迎合”首長心意﹔有的夸夸其談,頤指氣使,對基層官兵架子大、口氣大、脾氣大﹔還有的爭功諉過,有了成績說“都是我的主意”,出了問題說“都怪沒聽我的高見”。如此沽名釣譽、好大喜功,很容易錯誤判斷情況,歪曲事實真相,給部隊建設造成損失。
信息化戰爭對參謀素質和敬業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名合格的參謀,既要掌握“讀記算寫畫傳”等傳統技能,又要成為情報信息的“活字典”、戰場敵情的“活地圖”、精確指揮的“神算手”、標圖文書的“快刀手”。准確預測仁川登陸的雷英夫、看地圖不忽略一棵“獨立樹”的李達……他們的本領無不得益於精湛的參謀業務、一流的軍事素養和創造性執行任務的精神。
多干事,少表現,並不等於隻做不說,明哲保身。陳毅元帥說過:“對首長要服從,但也要有‘強諫’的責任,並不是明明看到首長把問題處理錯了,你也不作聲,要有‘請求’首長採納正確意見的責任心。”信息化戰爭中,作戰力量多元,作戰方式多樣,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指揮決策遠遠超出了指揮員個人的能力和知識范圍,參謀人員必須要發揮好輔助決策、指揮協調等作用,該建議的建議,該力爭的力爭,真正當好首長機關的“外腦”和“智囊”。
(作者單位:武警甘肅省總隊)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