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內蒙古朱日和8月29日電題:戰場不容臨時抱佛腳——訪空軍運輸航空兵某師師長胡紀峰
黃書波、黎雲、楊茹
8月29日,“和平使命-2014”實兵演習在塞北草原打響。多國軍隊攻勢如虹,“恐怖分子”依托地形負隅頑抗……
隨著天際隱隱傳來轟鳴聲,3架伊爾-76運輸機呼嘯而來。突然,一輛輛傘兵戰車從機尾滑出,徐徐降落至“恐怖分子”身后,向“恐怖分子”發起致命進攻。
空投歸來,邁著從容的步伐,駕駛第一架伊爾-76運輸機的空軍運輸航空兵某師師長胡紀峰說:“完成這樣的空投任務,我們不需要准備,平時我們訓練的強度和難度遠遠超過演習。”
遠程重裝空投,歷來是演習的亮點。但,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全世界屈指可數。
“最大難度是飛機重心瞬間變化對飛行姿態的影響。”胡紀峰說,一架伊爾-76運輸機可以運載3輛傘兵戰車,當8噸多重的戰車開始空投時,飛機重心會瞬間發生改變。尤其是前兩輛戰車空投后,飛機的重心前移,機頭會下俯,而剩下的一輛戰車又將在幾秒鐘內從機艙靠前的位置滑行到機尾,不斷變化的重心給飛機操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進而影響到飛行安全。
“當然,對中國空軍來說,隻要是戰斗力需要,再大的困難我們都會踩在腳下。”胡紀峰說。
參加過98抗洪、汶川抗震救災和“和平使命”系列演習的胡紀峰,18歲時放棄上名校的機會參加飛行員選拔,從一名普通飛行員成長為中隊長、大隊長、團長和師長,見証了中國空軍不斷強大的歷程。
胡紀峰說,他對完成演習任務的自信,源於部隊嚴格貼近實戰的訓練,“一支部隊平時不貼近實戰訓練,那是要打敗仗的,戰場不容臨時抱佛腳”。
復雜氣象飛行訓練,飛機舷窗全部用罩子擋住,飛行員隻能靠儀表飛行,飛行高度不降到60米,飛行員不能打開罩子觀察地面。
空投訓練,飛機升空后才給空投坐標,不設靶標,不提供任何氣象資料,全靠機組在空中搜集判斷,強化雲中、雲上等復雜條件下空投空降能力。
胡紀峰說,部隊戰斗力的提高,還得益於重大任務的錘煉。近年來,從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到抗震救災、馬航搜尋等,官兵們幾乎參加了所有的重大任務,“用訓練促進任務完成,用任務帶動訓練水平提升,部隊進入了戰斗力提升的良性循環”。
汶川抗震救災,接到出動命令后,第一個機組僅用38分鐘就滑出了跑道。數十天時間裡,參加抗震救災的官兵每天休息時間不到6小時,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圓滿完成了任務。
玉樹抗震救災,在玉樹巴塘機場沒有夜航設備的情況下,官兵們僅靠馬燈的微弱燈光,成功在巴塘機場實現了夜間起降,爭分奪秒運出數百名重傷員。
“如今,全師不僅是官兵,就連飛行員家屬,都習慣了把新聞當成預先號令。一旦新聞報道有災害發生,官兵們會自覺進行准備,任務下達后飛行員拎著包就可以登機飛行。”胡紀峰自豪地說。
從容迎接挑戰,自信卻不自滿,是胡紀峰給記者的印象。
汶川抗震結束,時任團長的胡紀峰給全團增加了夜間空投的訓練課目。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災區的傷員和急需物資的群眾等不起。
馬航搜尋歸來,已是師長的胡紀峰給全師增加了遠海低空飛行的訓練課目。他說,戰機稍縱即逝,能打仗、打勝仗的使命等不起。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