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文化反思小說”對中國文壇產生深遠影響的作家馮驥才,近年來醉心於民俗文化的研究與保護。在他看來,黨風政風與民風社風密不可分,而以節日為切入點狠剎歪風邪氣,有助於在全社會樹立起一股清風正氣。
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9日推出的“聆聽大家”系列訪談節目中,馮驥才從即將到來的中秋節,一直說到大家關心的反腐話題。
“把我們傳統的美好的東西丟失了,同時把一些功利主義的庸俗的東西偷換到月餅裡面去了,造成非常不好的社會風氣。”馮驥才說,“別小看一塊小小的‘變味’月餅,我們失去的是整個中秋。所以,我非常贊成以節日為切入點,狠剎歪風邪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嚴禁公款送月餅送節禮、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濫發津貼補貼。
“明顯見了成效。”但馮驥才指出,還有兩個問題需要思考:一是有些人把狠剎歪風看成“非常時期”,心想請客送禮、吃吃喝喝這套先停停,避避風頭,過了這陣子再說﹔二是現在這種風氣的轉變有些還是被動的。
馮驥才舉了個例子:一年多以前他到某地,當地留他吃飯,不像過去那麼豐盛,桌上放了幾個家常菜,說“特殊時期,特殊時期”,那表情好像有點沒面子。“他雖然這麼做了,可是從觀念上還沒有完全糾正過來。”
把“非常”變成“正常”,要靠制度的建立。“今天的黨員領導干部與過去不同,面對著市場,面對著種種物質誘惑,手中的權力又與利益直接聯系著,面臨的挑戰比革命年代要大。”馮驥才認為,在這樣一個充滿利益誘惑的時代裡,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十分重要。“有了嚴格的制度保証,再堅持數年就‘正常’了。因為風氣的形成有一個過程,民俗學上叫‘約定俗成’,就是大家都接受了。這個轉變風氣的過程,需要在每一個時間節點上下功夫。”馮驥才說。
把“被動”變為“主動”,要靠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拜金主義盛行,這就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馮驥才曾被記者問及“怎麼看國家的價值觀”,他說:“國家的價值觀應該由國家說,我不能說,但我知道第一個不能寫進去的就是‘錢’字。一個隻為錢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馮驥才認為,拜金主義、講奢靡很容易產生腐敗。腐敗,將腐蝕我們的社會,敗壞我們的國家和整個民族的肌體,它像一個個癌細胞擴散、發展、轉移,最終毀掉我們的政治生命與國家生命。因此,必須堅決根除。
(據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