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在深入推進實戰化訓練進程中,第二炮兵某通信工程團牢固樹立一種理念:強化問題思想、端正問題視角、堅持問題牽引。盛夏時節,他們從一場戰時通信保障演練中,認真反思所屬分隊打敗仗的原因,梳理查找能力素質短板,有針對性制訂出台一系列加強實戰化訓練舉措,通過“問題倒逼”,不斷夯實戰斗力標准這根“樁”。
硝煙散去,炮聲猶聞。說起7月底的戰時通信保障演練,該團被譽為“尖刀隊”的一分隊分隊長林金鵬的臉上,依舊感到火辣辣的——
那天,突然接到演練命令,正在進行日常訓練的該團官兵迅速集結,趕赴各任務地域。
未曾想,機動途中,一分隊的一輛裝備車卻突發故障趴窩了,導致分隊行動遲緩,被導調組亮了“紅牌”,錯失參戰資格。
平時每次組織裝備拉動都好端端的,緣何關鍵時刻掉鏈子?一查原因,原來是該團為提高官兵戰備意識,確定每周的一天為戰備日,定期舉行實兵實裝拉動和演練。
可是,這一規定執行時間一久,一些分隊便形成一種習慣:車輛保養和器材點驗等大都安排在戰備日前一兩天進行,而其他時間卻沒那麼重視。
平時疏於准備,戰時必吃敗仗。這件事在全團掀起波瀾,官兵對照戰斗力標准進行深刻反思,查找原因。
“對於軍人而言,豈能分平常時和戰備日?”該團團長田昌炎說,平時准備不足,戰時就可能連上戰場的資格都沒有。
以此為鑒,該團舉一反三,狠抓部隊戰備訓練,不定期組織全員額、全要素實兵實裝實案化演練,常態化開展惡劣氣候條件下整建制長距離拉動、應急通信聯通等課目訓練,真正讓准備打仗成為官兵的一種習慣。
光纜接續是戰時通信保障的重要課目。該團三分隊在這個課目比武中是當之無愧的“大拿”,連續好幾年在比武競賽中奪得第一。
在戰時通信保障演練中,這個分隊攜帶大大小小各種裝備,按時到達任務地域。
卸下裝具、預測光纜……在分隊長伍仲陽的指揮下,他們迅速展開保障作業,很快就鎖定故障點。
但排除故障作業剛開始,他們就傻眼了:挖開土層,下面竟是一層厚厚的鋼筋混凝土。而攜帶的眾多裝備中,恰恰少了空壓機,很難進行破開作業,回去取也已來不及。結果,他們未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據該團參謀長王偉強介紹,平時組織通信搶通演練,受損光纜多是埋設在土層裡,因此一些分隊官兵,在搶通中便很少攜帶破岩裝具。
“保障戰場上,裝備准備不足必然影響戰斗力。”演練一結束,該團組織官兵以此為例,進行了認真反思和深入調查,發現其他分隊也存在類似的現象。
“帶什麼、帶多少,一切都由戰場說了算。”他們對症下藥,在全團范圍集思廣益,先后10余次組織專家、技術尖子梳理通信保障的各類難題,分門別類進行研究,對遂行不同任務的攜行標准和清單列表做出規范。
立說立行立改。如今,該團戰備物資初步實現標准配載,實現方艙式儲送,可以隨時聞令而出,有力保証了部隊行動快速、高效。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