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積極推動的兵力結構調整計劃“勇固案”詳細內容昨日首度曝光,除了金馬澎等指揮部降編外,台軍F5戰機、鷹式防空導彈、海軍老舊艦艇等裝備也將除役。對於這個爭議極大的裁軍計劃,台海軍備役上校王志鵬認為台軍在馬英九要求下不得不推,但這個跨度極大的計劃未來變數很大。
重組織調整武器淘汰不提裁軍
“國防部”2015年預算案昨日送到“立法院”,“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劃報告”一並送達。國民黨“立委”林郁方昨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在新版“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劃報告”中,雖然沒有提到具體兵力裁減數字,但從相關內容中,仍可看出“勇固案”的輪廓。
根據這份報告書,“勇固案”將繼續調整台軍高階組織,陸海空三軍司令部雖然會繼續維持,但功能將簡化,人員和指揮能量將轉移到“參謀本部”與各戰略單位﹔目前各作戰區、外島防衛指揮部、空軍作戰指揮部、海軍艦隊指揮部等11個“戰略執行單位”,可能進行整並,金馬澎等防衛指揮部將分階段從中將降編為少將編制。其中海軍與空軍的基地專責警衛部隊可能整個裁撤,海軍陸戰隊則將“不裁撤,要精簡”,以“保留兩棲作戰核心種能,應援外離島防衛作戰”﹔陸軍現役裝甲旅和機械化步兵旅將進行整合,旅級單位的數量可能減少﹔鷹式防空導彈將逐步汰除,人員轉用於“愛國者”與“天弓三型”等新接收的導彈系統﹔空軍的聯隊編組和基地數量將進行整並,F-5E/F戰機將全數汰除,行政專機隊的規模也會縮減,甚至不排除對若干戰機進行封存。
與此同時,台軍方還將擴充信息及網絡作戰部隊,陸軍無人飛行載具部隊要朝戰斗型發展,雷霆2000型多管火箭系統將提升性能,向“遠距打擊區域效應武器”(等同戰術飛彈)發展,海軍將擴充岸置機動反導彈部隊,強化聯合制海的不對稱戰力。
軍方被迫提出傷害最小方案
“勇固案”,是台軍在“精粹案”之后,大力推動的下一個裁軍計劃,台軍將由現在的21.5萬人裁減到17至19萬之間。“勇固案”的“執行整備”階段,從明年1月至6月﹔“推動執行”階段,則從明年7月開始至2019年底。
該計劃提出后,軍方內部多次傳出海軍陸戰隊、“憲兵”及后備指揮部可能遭到裁撤,馬當局雖然多次澄清解釋,仍引發外界反彈和質疑。王志鵬昨日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半年前曾應邀參加“國防部”研討會,明顯感覺軍方對“勇固案”的態度是不想推、又不能反抗。
他分析說,台軍軍事組織及兵力調整規劃,開啟自1997年的“精實案”,2002年緊接著推動第二波的“精進案”,2011年完成后又進行第三波“精銳案”,至2014年將台軍兵力從45萬裁至21.5萬。外界和軍方普遍認為裁軍“就此為止”了,沒想到馬上迎來了第四波的“勇固案”。對於幕后原因,他認為是馬當局全力推動募兵制卻陷入僵局,錢不夠隻好通過減少軍隊規模來實現。
對此,長期關注防務政策的國民黨智庫成員、海軍退役中將蘭寧利公開批評“勇固案”就是為完成募兵制數字而採取的“削足適履”手段。國民黨軍系“立委”陳鎮湘也公開反對“勇固案”,稱14年來不斷兵力調整已嚴重沖擊部隊戰力及官兵士氣。
但無論如何,馬當局推動“勇固案”的態度一直非常堅決。王志鵬說,台軍方再不願意也不能違抗上意,隻能“按靶規劃”,審慎評估后提出一個方向交給“立法院”,“從現在披露的內容看,軍方提出的方向都屬於務實調整,可以說是傷害最小的方案”。
長達5年計劃壽命恐隻1年多
相比此前三個高效執行的裁軍計劃,“勇固案”規劃的時程長了很多,執行期從2015年到2019年長達5年,但馬英九的任期卻隻剩下1年多,這也成為外界質疑的話題。
王志鵬說,“勇固案”在軍界、學界都遭遇很多質疑,軍方內部因擔心“傷筋動骨”而遲滯不前,也有顯而易見的反彈,“這種調整計劃在過去都是高度機密,‘勇固案’鬧出這麼多風波很不正常,一定是軍方不滿意放風,結合外部能量的反彈”。
他強調,“勇固案”雖然提出詳細計劃內容,但前景仍有很多變數,“很重要的就要看2016年誰上台”。在他看來,即使國民黨保住執政權,新領導人會不會繼續推動“勇固案”,現在都要打一個問號﹔而如果是民進黨上台,這個計劃幾乎一定會調整,“民進黨智庫2年來不斷發布‘國防政策藍皮書’,現在已經拿出了6個版本,對募兵制是反對態度,對‘勇固案’也相當保留”。(海峽導報記者 劉強)
(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