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在他鄉為國盡忠 115名軍嫂撐起另一座營盤【4】

【查看原圖】

  軍人的妻子很強大,軍人的孩子早當家——

  “部隊培養了你,也鍛煉了我”

  部隊移防這一年,營盤在變,留守的妻兒老小也在變。集團軍干部趙崇發現,愛哭的妻子王博已經很久沒在自己面前哭過了。

  王博是獨生女。談戀愛的時候,趙崇說話嗓門大一些,她都會掉淚。趙崇隨隊西遷的那一天,怕傷心的王博並沒有出現在送行的人群裡。但她很快就感到,最痛的不是離別,而是身為軍嫂獨自當家、有事必須獨自拿主意的艱難,一下子將她推向了生活的風口浪尖。

  丈夫離開不久,王博發現自己懷孕了。“我倆已經有一個兒子,早就想要二胎,最好再生個‘小棉襖’,要是平日裡,不知該有多高興。”王博說著流下了淚。去年5月,兒子意外摔傷骨裂。那段時間,她隔三差五帶著孩子跑醫院,兒子太小,哭鬧,做X光、CT檢查時,必須有媽媽守著。擔心過多的輻射影響胎兒健康,她思前想后,還是決定做流產手術。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對不起這個小生命。”此后很多個夜晚,王博總是想:“假如當時丈夫還在石家庄,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了。”如今面對記者,身為教師的王博講出了心裡話:“其實,軍人的工作壓力比軍嫂大,帶兵不比帶孩子輕鬆,我們在家裡帶的是自己的孩子,他們帶的是人家的孩子。這個區別我懂,我對你們哭,不能跟他哭……”

  軍嫂王進霞

  “不能跟他哭”,需要一顆真正心疼丈夫的心。信息化處處長張鋒利的妻子王進霞一開口,擦淚的紙巾已經濕了好幾張。那年,她遭遇車禍,差點癱瘓。然而,正在參加演習的張鋒利按規定不能使用手機。“我傷成這樣,他卻失聯了!”委屈,傷心,王進霞心裡充滿了怨恨。20多天后,丈夫回來了。“哎呀,我一看見他滿臉胡子、又黑又瘦,心一下子就軟了。誰讓自己嫁給了這個男人呢?”

  軍嫂李辛平的女兒展示爸爸的軍功章

  “男人的價值,是做女人做不了的事兒!”回想起這些年走過的風風雨雨,偵察連士官汪偉的妻子李辛平對分居的酸楚漸漸釋然了,心裡多了身為軍嫂特有的驕傲。

  這一年,李辛平見証了丈夫成長的足跡——南京、南昌、北京、許昌、確山……汪偉參與的大項軍事任務接連不斷,連獲“無人機專業技術能手”“特種射擊教練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年底順利晉升三級軍士長。最讓她開心的,是女兒翻看爸爸的榮譽証書時,竟然提出新學期要和爸爸比誰拿的獎狀多。

  軍嫂馮雪

  軍嫂馮雪,也為丈夫梁明道喝彩。這一年,身為偵察處處長的丈夫負責組織備戰2016年澳大利亞國際陸軍輕武器技能大賽集訓。結果,由第27集團軍神槍手組成的我陸軍射擊代表隊,取得了35金、54銀、7銅的優異成績,在21支各國參賽隊中,名列作戰部隊抽組參賽隊第一。

  “部隊培養了他,也鍛煉了我。”軍嫂王海青打開家裡的保險櫃,拿出她和丈夫獲得的8枚立功獎章,這是夫妻倆互相幫助、比翼齊飛的見証。近幾年,因為單位改制,王海青的工作崗位多次調整,幸虧有丈夫支持,她才能很快適應新崗位。

  “國家在改革,軍隊也在改革。盡管有痛苦,但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沒有發展。”王海青對丈夫承諾:“現在輪到部隊改革了,我會像你支持我那樣支持你。”她們一家,被評為河北省省直機關“情系國防好家庭”。

  軍人的妻子很強大,軍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一年,郭健8歲的女兒郭雅鑫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幫媽媽打掃衛生﹔柴龍軍11歲的女兒柴嘉雲,已經會做六七樣菜,獲得的6個獎狀也是班裡最多﹔姚曉紅正在上高中的兒子明確了志願,考軍校,成為一名軍人……

  一個家庭、兩座城市,一支部隊、兩座營盤。當“一”拆成了“二”,軍人、軍嫂、軍娃的成長也在不知不覺間提速了。

【1】【2】【3】【4】【5】【6】
來源:中國軍網  2017年01月28日10:56
(責編:單芳、陳悅)

相關圖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