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永葆革命本色的戰斗功臣孫景坤——英雄無言 初心如磐

2021年07月09日09:08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戰斗功臣孫景坤 劉海東攝

對於97歲的孫景坤來說,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那件挂在床頭的舊軍裝。上面綴滿了各式各樣的勛章,有1枚一等功、2枚二等功、2枚三等功獎章。如今,上面再添榮譽——熠熠生輝的“七一勛章”。凝視軍裝,英雄無言﹔回望征途,初心如磐。

1948年1月,遼寧省安東市蛤蟆塘鎮山城村(現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農會副主席孫景坤新婚不到一周,便帶頭報名參軍,成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第3縱隊8師24團7連的一名機槍手。此后,他參加了遼沈、平津、解放長沙、解放海南島等戰役。戰斗中,孫景坤數次負傷,也迅速成長,並在戰火中光榮入黨。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孫景坤所在部隊急赴丹東,部隊駐地離孫景坤家不遠,離鴨綠江也不遠,但在部隊待命的40天裡,他從未提過探家的要求。此后,他三渡鴨綠江奔赴戰場。

1950年10月,孫景坤跟隨部隊跨過鴨綠江。入朝不久,部隊在龍水洞地區與敵展開激戰。戰斗中,孫景坤腿部負傷,被送回祖國治療。

傷還沒好利索,孫景坤就帶著“死也要死在前線”的決心,搭乘運送物資的軍列,第二次跨過鴨綠江。出師不利,軍列在途中遭到敵機轟炸。車翻了,他隻能沿著鐵路線又回到丹東尋求幫助。

當得知他所在的團正向砥平裡地域集結時,孫景坤一刻也沒有等,立即搭乘軍列第三次跨過鴨綠江,向部隊趕去。在前方等待他的,是生命中最刻骨銘心的一次戰斗。

1952年10月26日黃昏,孫景坤所在團在炮火支援下,激戰兩個多小時后,佔領具有戰略意義的161高地。次日,敵軍向高地發起猛攻,擊退敵人多次反扑后,陣地上僅剩兩人。緊要關頭,7連副排長孫景坤帶領9名戰士沖過多道封鎖線,突上高地增援。戰斗從中午打到凌晨,他們擊退敵人6次進攻,最終守住了高地。孫景坤因作戰英勇,榮立一等功,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孫景坤復員回到家鄉。他對自己的功績閉口不談,也甚少講起部隊的故事,戰斗英雄孫景坤成為了農民孫景坤。“我是黨員,黨叫干啥就干啥,就在農村參加合作社了。”勞動積極的孫景坤很快成為村裡生產一隊的隊長。此后的20多年間,他帶領鄉親發展糧食生產,種下13萬棵鬆樹和板栗樹,修建堤壩護住農田。他還組織成立共同致富小組、扶貧致富小組,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孫景坤年輕時南征北戰,身上有20多處傷疤,小腿裡的彈片至今未能取出,長年的胃病折磨讓他如今隻能喝些流食。每次有部隊、地方領導到光榮院看他,他總是念叨:“我給黨和政府添麻煩了。”生活碰到困難,他從沒有向組織張過口、提過任何要求。有人說他除了獎章和傷疤外,什麼都沒有,太吃虧了。孫景坤卻說:“上陣殺敵是我的義務,記功只是對我的鼓勵,不是我向黨伸手要待遇的本錢。”

不想給組織添麻煩的孫景坤,一直把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7月1日,由於身體原因未能參加“七一勛章”頒授儀式的孫景坤,在病房內觀看了直播,他對身邊的家人反復說道:“珍惜榮譽、發揚成績,要把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傳承下去。”(王曉、鮑明建、范奇飛)

(責編:任一林、任佳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