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戰區陸軍某旅黨委以勝戰之心鍛造鋼鐵之翼
中部戰區陸軍某旅開展雙機編隊飛行訓練。趙男 攝
冬夜,徹骨寒風中,數架戰鷹機動盤旋,引擎的轟鳴時遠時近。通過塔台指揮系統監視屏,記者感受到夜色中彌漫的“硝煙”。中部戰區陸軍某旅架架戰鷹時而聚集形成編隊,時而隱蔽低空突防……帶“敵情”背景的夜間編隊飛行、夜間空地引導等險難課目交替展開。
“夜是最好的偽裝,也是絕佳的練兵場。像這樣實戰化、高強度的夜訓,我們常常持續到后半夜。”現場指揮員告訴記者,近年來,旅黨委圍繞鍛造“打仗型”黨委班子,凝聚起聚焦勝戰、全時待戰、一切為戰的抓建思路,以上率下帶領旅隊向戰圖強,鍛造出更有力的鋼鐵之翼,淬煉出更強勁的勝戰之心。
自省,“刀口向內”舉正備戰“指揮棒”
“哪些事是該干沒干的痛點缺項?”“哪些事是事倍功半的敗筆不足?”
每到歲末,旅黨委都會向基層分隊提出這兩個問題。“2023年的情況正在搜集整理,問題也不少。”該旅黨委書記邊說邊從書架上取出幾本小冊子。隻見,有的小冊子封面卷起了一角,有的小冊子裡不少頁碼還做了折疊標記,封面上寫著統一的“書名”——《黨委機關的痛點敗筆》。
翻開小冊子,記者發現,營連官兵直言不諱,向黨委機關“開炮”,一個個問題相當犀利——
“書面通知改成電話通知,多個文件合並成一個文件,表面上看壓減了通知數量,但待辦事項並沒有明顯減少。”
“黨委機關蹲點基層,官兵提了很多意見建議,但蹲點報告寫完后實際舉措卻沒有跟上,官兵的期盼落了空。”
“夜訓就是一個‘三無’產品,無內容、無檢查、無考核。”
“第一年,大家都不敢提意見,收上來的是一些大話空話。后來,旅黨委鼓勵引導了好多次,大家提的問題越來越實,越來越尖銳。”組織科陳科長告訴記者,該旅組建之初,官兵來自多個單位,如何盡快凝神聚力,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勁?
自省,“刀口向內”舉正備戰“指揮棒”。旅黨委敞開言路,讓基層分隊指出黨委機關工作中的痛點敗筆,匯編成冊,黨委機關人手一本,在工作中對照反思。
325頁,247頁,184頁……3年來《黨委機關的痛點敗筆》這本小冊子越來越薄。記者對比后發現,官兵講問題時鋪陳越來越少,表述越來越直白,與實戰實訓相關的意見建議越來越多。
“這幾年下來,黨委機關指導工作時‘好心辦壞事’等傾向越來越少,上上下下把氣理順了,大家真正把心思用在主責主業上。”該旅黨委書記感慨道。
破局,敢為人先實現思維“跨欄跑”
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鐵流滾滾、黃沙漫天。突擊步兵搭乘直升機索降亮相,接受習主席檢閱,揭開了一支新型作戰力量的神秘面紗。
作為改革中誕生的“新質鐵拳”,路要一步步闖出來。“任務來臨,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臨時編組﹔任務結束,飛行員和步兵回到各自營區,獨立開展訓練。”該旅黨委一名常委介紹說,從“貼合”到“融合”,從組建伊始到形成戰斗力,旅黨委進行了艱難探索。
破局,敢為人先實現思維“跨欄跑”。一場“轉型大討論”在全旅廣泛開展起來,旅黨委引導官兵深入思考一個個問題:空地力量一起編組了,算不算真正的轉型?應對未來戰爭,作為空中突擊力量一員應該怎樣投身轉型……
沒有經驗可以遵循,就先從“旁觀”中學習打仗。旅黨委在交流中達成共識,班子成員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以課題牽引的方式研究現代戰爭中的一個個戰例。與此同時,旅黨委組織開展“兵眼看戰場”活動。從首長機關到普通一兵,全旅官兵立足自身崗位,研究作戰細節。
為深化空地融合,2021年,旅黨委下決心走開軍官空地交叉任職的路子——飛行員到地面分隊任職,一般為期兩年,期間定期參加飛行技術保持訓練﹔地面分隊成長起來的干部到飛行分隊任職,一般任營副教導員或參謀人員。
飛行員王留根一邊從零開始學習突擊步兵技能,一邊見縫插針給連隊官兵講解飛行知識。“曾經后艙的戰友,如今成了朝夕相處的兄弟。原先我們需要多個口令才能完成的協同,如今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理解對方的意思。”他相信,自己回到飛行員崗位再與突擊步兵協同時,將會更加默契。
飛行員出身的步兵連指揮員,為空地深度融合搭建起橋梁,高密度的溝通交流碰撞出一批批空地協同戰法訓法。飛行員何磊任連長期間,與戰友們共研戰法,探索出數種新訓法,在演習中大顯身手。“我們要把直升機從戰場‘交通工具’真正轉化為突擊步兵的‘作戰平台’。”何磊說。
旅黨委的這一決策得到全旅官兵的高度認可,該旅黨委書記告訴記者,如果說飛行分隊和地面分隊之間以前是“你和我”的關系,那麼交叉任職就是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終實現“我們”一體行動。
經過幾年磨合,該旅的空中力量與地面力量,實現了從組合到融合的跨越。近年來,該旅多次整建制拉動,參加多軍兵種聯演聯訓,部隊戰斗力得到檢驗和提升。
領飛,從嚴要求立起實戰“高標杆”
夜幕降臨,戰鷹轟鳴聲越來越近,該旅黨委一名常委駕駛帶隊長機返航。
一天的訓練即將結束,沒想到挑戰卻在前方。海上天氣變幻莫測,返航時,沿海某機場上空雲層低垂,海霧升騰,他操縱戰鷹“擦著雲底”飛行。透過機場上空的霧氣,隻見跑道燈染上光暈,用飛行員的俗語說,“燈好像長了毛”。
“不能再低了!”高度不斷下降,電台裡不停地傳來僚機的呼聲。戰鷹已經降到建立航線的最低高度。
再平常不過的降落,此時成了一道難題。這名旅領導聚精會神,操縱直升機平飛、轉彎、下滑、調整速度……穩穩降落在機場。隨后,數架直升機依次安全降落。
“旅黨委班子成員總是在各項重大任務中擔任帶隊長機機長。”一名指揮員向記者介紹,該旅新機型試飛、險難課目首訓等等關口,班子成員都要帶頭進機艙、上戰位,“這是傳統,也是常態。”
領飛,從嚴要求立起實戰“高標杆”。一次實戰化訓練,這個旅進駐一個完全陌生的野外訓練場。旅黨委下決心借機對所有建制營進行一次戰術考核。
有的營指揮員擔心突擊步兵降落場存在隱患風險,多次申請去現地勘察,以確保安全。旅黨委堅決不鬆口:“未來戰場,突擊步兵要深入敵后作戰,我們哪有機會去現地勘察。”
考核開始,一個個短板暴露出來:有的運輸直升機停留在空中的時間太長,被地面防空火力鎖定判為“戰損”﹔有的分隊選擇的降落場不具備起降條件,功虧一簣﹔有的指揮員降落后聯絡不到上級,找不到自己的兵……
這次考核對官兵觸動很大,各級交上來的反思報告就有100多份。一名營指揮員說:“很多想當然的事情,真正到了現地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就這樣,平時訓練中一批不符合實戰的“假把式”得以調整糾正。
“一個打著營養吊瓶的‘大力士’,是不能上戰場的。把一切不符合實戰的問題,消滅在今天,才能決勝未來!”旅黨委書記的一個比喻發人深省。
研戰,率先垂范打造嚴實“硬作風”
那一年夏日,高溫炙烤,蟬鳴聒噪。指揮帳篷裡,該旅黨委班子成員全副武裝,圍著一座巨大的沙盤研討、爭論,反復推演突擊行動的每一個細節。
“要說忙事務,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黨委班子必須坐下來、關上門,一點一點推演。”該旅黨委一名常委說,“思訓研戰別無他途,必須把自己擺進去。”
指揮能力看似是一項技能,實則是一種思維。指揮所演練中,黨委的決心和構想要通過兵棋系統進行檢驗評估。“作為空中突擊部隊的指揮員,我們指揮籌劃時要同時考慮空中和地面力量。”該旅黨委一名常委告訴記者,“戰損率在那兒擺著,決策的合理性一目了然。”
那次演練持續了一周多,每天任務結束,大家的頭盔“摘下都會滴出水來”。
“每名黨委常委都要牽頭負責一個或多個課題。”戰時飛行員應急調補、大機群隱蔽突防、空地協同作戰效能……班子成員牽頭研究的每個課題都要聚焦實戰,每次調研都要兼顧挂鉤幫帶,確保“有課題、有調研、有報告、有落實”,形成閉合回路。
研戰,率先垂范打造嚴實“硬作風”。該旅黨委一名常委牽頭開展空地協同訓練質效調研期間,一多半時間都鉚在營連和演訓一線。“黨委的決策最終要落實到基層一線,調研也必須針對一線的需求。”他說。
在這個旅,調研報告必須經常委會審議通過。該旅黨委一名常委介紹:“會上大家開誠布公,如果研究的課題不深入、與基層實際聯系不緊密、對策不實,都會被打回去重新調研修改完善。”
該旅黨委一名常委告訴記者:“你對營連的熟悉程度,和營連官兵對你的熟悉程度,最終會轉化為信任力,有信任力才有凝聚力,才能帶來戰斗力。”課題調研還促進了黨委班子成員和分隊之間的良性互動,黨委決策更加接地氣,落實起來也更加高效。(樊斌 聶宏杰 徐君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